2010-06-21文章档案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汇改下一站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短期来看,中国应当恢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并逐步扩大浮动弹性。长期来看,汇改的核心其实是利率改革、要素价格改革。
2010年6月21日

G20峰会前北京大抢美国风头

中国宣布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是面对国际批评日盛的一项巧妙政治之举,但其经济意义远没那么确定。
2010年6月21日

中国汇改的巧妙时机

中国政府的举措不太可能让美国国会内部最尖锐的批评人士感到满意,但观察人士表示,议员们近期内不太可能支持与中国对峙——至少是在夏季休会前。
2010年6月21日

胡锦涛高调访加的玄机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丁果:中美关系起波折,就是中加关系的机会。这次胡锦涛在出席G20峰会前,将对加拿大进行正式国事访问,再度证明了这个规律。
2010年6月21日

英漂求职百态(五):半熟一族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龙溪微微:半熟一族在英国按部就班读完预科、本科、硕士,接着开始工作。他们花了更长的时间和这座城市接轨,也因此更加游刃有余。
2010年6月21日

“28岁病毒”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颜强: 28岁是巴西巨星们的分水岭?不少巴西媒体认为,混乱的国内联赛、年方弱冠就要承担太大的职业压力和私生活的放纵,是巴西天才们早衰的各种原因。
2010年6月21日

追忆似水年华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颜强: 亨利才32岁,我不相信他已经失去了一切,但我怀疑他已经失去了球场上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求胜欲。
2010年6月21日

非洲之悲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颜强:非洲足球天赋不容低估,可是在和亚洲足球的比较中,韩日这两个社会经济稳定、足球发展框架严谨的国家,却在稳定地前进。亚洲压倒非洲,或许不会太奇怪。这是亚洲的荣誉,却更是非洲足球的悲哀。
2010年6月21日

我们的娃娃拍摄背后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杜婷:这部纪录片虽然采用了调查的方式来呈现,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调查报告,而是一份民间的影像记录。
2010年6月21日

《FT商学院》:为FBI量身定制的MBA

凯洛格商学院自2003年以来专门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开设了培训课程,目前已为该机构培训了约300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谈到课程的效果,不少特工表示,自己获益匪浅。
2010年6月21日

读者来信:中国薪资上涨背后的力量

读者钱德勒:贵刊6月12日发表的社评强调中国薪资的上升是中国发展的自然后果。我却认为,这一薪资上升并非由自然因素所致,而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2010年6月21日

复苏欧洲的必由之路

英国首相卡梅隆和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要确保欧洲的繁荣与发展,必须控制债务水平、改革金融体系、创造增长条件并抵制保护主义。
2010年6月21日

中美共舞,仍不合拍?

FT亚洲版主编皮林:人们曾对美国与中国组成两国集团(G2)共同应对全球问题寄予厚望。但是,美中两军之间的相互猜疑似乎表明,有关两国越走越近的言论有欠成熟。

环球通视预测明年中国制造业产值有望超过美国

这家美国经济咨询公司指出,这将结束美国工业产出110年的霸主地位
2010年6月21日

FT社评:中国放弃盯住美元是明智之举

中国以精明的时机与方式,宣布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距离G20峰会只有一周之际,此举应当能够缓解北京方面承受的压力,降低贸易战的危险。
2010年6月21日

Lex专栏:中国的“最低限度”汇改

中国在G20峰会一周前宣布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可能使其通过5天的小幅升值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即使是不情愿的)世界公民。
2010年6月21日

别太看重中国股市表现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佩蒂斯:上证综指年内已累计下挫20%,这是否预示中国经济将出现崩溃?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中国股市主要是由投机者推动的。
2010年6月21日

说出难以启齿的真话

FT专栏作家斯特恩:英国零售商John Lewis向来把员工当成合伙人。但在金融危机面前,该公司意识到,无论其目标有多么高尚,它都不得不正视严酷的商业现实。
2010年6月21日

中国决定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

但中国央行强调,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基本稳定
2010年6月21日

丰田在华工厂结束罢工

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同意为其在华工厂的中国工人增加工资和福利
2010年6月21日

摩根大通推进巴西对冲基金收购谈判

尽管美国即将立法限制商业银行涉足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
2010年6月21日

英国石油CEO拟赴俄罗斯安抚俄当局

该公司计划出售部分资产,引起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国家的担忧
2010年6月21日

戴比尔斯CEO:中国新娘驱动全球钻石消费

全球最大的钻石生产商戴比尔斯(De Beers)首席执行官Gareth Penny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称,他预计包括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地区在未来10年内,将占到全球钻石需求的三分之一,与美国相当,主要驱动力是人们在结婚时购买钻石的文化。他认为,由于矿藏减少导致产量降低,钻石将变得更为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