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1文章档案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经济到了紧缩的时候?

本文作者为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马丁·沃尔夫(Martin Worf)

我看有色眼镜

读者zxton:看了《有色眼镜:对话CNN蒋欣》这个视频,我觉得这位CNN驻华记者是个有魅力的人,他对“记者”这个职业的定位是准确的。
2012年7月11日

媒体札记:心中无码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央视在米开朗基罗作品《大卫》展出画面上打马赛克,引发嘲讽、调侃和解构狂欢,一些敏感于“心中有码”的文化人决定直接抨击管制。
2012年7月11日

FT社评:欧元区救助计划逐渐清晰

本周欧元集团会议出台的措施符合之前制定的成立银行业联盟计划。欧元集团确认,一旦统一的银行业监管当局成立,西班牙对救助款项将不再有偿付责任。
2012年7月11日

余永定:人民币路线图存在缺失

这位中国经济学家在最近一篇论文中表示,中国不仅缺乏将人民币变成一种国际货币的合理途径,而且目前很多表面上的成功都是一种假象。
2012年7月11日

速冻饺子占领中国餐桌

中国的速冻饺子销售额正迅速增长。随着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加上职场妈妈的群体越来越庞大,包饺子已经变成一项时间成本过高的活动。
2012年7月11日

民办高等教育的责任与困境

黄河科技学院副院长杨保成认为,办大学不能简简单单像办一个培训班一样,只给学生技能,而不管学生人格的发展。在这中间,有很多的矛盾。
2012年7月11日

中国大学的体制性腐败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阚凯力认为,现在中国大学变成了一个赚钱的系统,学校领导都是官,中国大学就是两个字的目标:一个是权、一个是钱。
2012年7月11日

领导也卖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谁谁谁:一位领导在接受媒体专访后说:“刚才那些话不要写啊,我没说过。”他以为媒体访谈是从业经验展示会吗?
2012年7月11日

前海扬帆:人民币国际化逻辑再议

毕马威姚建华、陆婷:人民币国际化应遵循先改革后开放的逻辑逐步推进。在汇率利率机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前加快资本项目开放,有可能蕴含风险。
2012年7月11日

从耶鲁与北大的招生广告谈起

友成大学校长汤敏博士:最近,我发了一条微博,把耶鲁大学学生做的一个招生视频与北大的一个视频链接都放在一起,由大家看后进行对比。
2012年7月11日

保增长重回首位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近期CPI指数走低,而中国政府在1月内连续2次下调利率,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向中,保增长又重新回到首位;物价形势也已不再是年初的控通胀,而是“反通缩”。
2012年7月11日

你相信进步吗?

FT专栏作家库柏:西方对进步的信念处于谷底。任何人如果仍然相信政治将促进人类进步,就会被视为一个怪人。然而,进步的理念并未消亡。

别拿日本文化当替罪羊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柯蒂斯:福岛核事故独立调查委员会最近公布报告,认为灾难原因在于日本文化。但若把责任推给文化,那就谁也无需担责了。
2012年7月11日

Lex专栏:德国国债还能牛多久?

安全第一的简单原则推动投资者一窝蜂涌向德国国债。但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欧元区危机还远未解决,德国国债的避风港地位面临两大潜在威胁。
2012年7月11日

真相和惩罚的时代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新闻集团老板默多克今年取消夏季聚会,巴克莱CEO戴蒙德被迫下台,经济繁荣时的天之骄子,如今成了千夫所指。

中国6月进出口增长双双放缓

显示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强劲“逆风”
2012年7月11日

中国进口下降压低大宗商品价格

油价跌破每桶100美元的关键价位
2012年7月11日

今夏流行霓虹色

把霓虹色穿得有点俏皮、令人愉悦而非咄咄逼人,关键在于颜色搭配。霓虹粉、霓虹橙与深蓝及黄褐色等中性色搭配穿,效果非常好。

英国需要盖房子

FT专栏作家哈福德:对英国技能不太熟练的年轻人而言,住房建设将成为他们就业岗位的一个可观来源。英国政府应当想办法加快住房建设步伐。

西班牙将迫使散户承受银行投资损失

此举是欧元区纾困基金对该国银行进行资本重组的条件之一
2012年7月11日

股东:巴克莱新董事长不能从内部选拔

这项要求打乱了由现任副董事长利万基爵士出任董事长的计划
2012年7月11日

RIM试图通过扩大董事会安抚股东

该公司董事长表示理解股东的失望情绪,承认近期业绩“未能达到预期”
2012年7月11日

中国酝酿向境外对冲基金敞开大门

“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计划将允许境外对冲基金在境内募集资金
2012年7月11日

【有色眼镜】对话CNN蒋欣

CNN北京分社制片人蒋欣作为外媒圈里少见的华人,分享他在中国报道十年的感受。他如何看待中国的媒体环境?CNN是否呈现了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