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中国纪事》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频道首页
政经
商业
金融市场
股市
房地产
社会与文化
观点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米奇尼克在北京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光线昏暗的书店里,米奇尼克再度提到三十年前的斗争哲学,也劝听众,要对未来抱有想象力,但他很难想到这次对话激起的意外攻击,这些争吵象征着中国的思想混乱。
2011年6月9日
十年之后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十年以来,比我更年轻的一代,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与信息丰沛、思想却匮乏的时代,个人声音轻易淹没在喧哗的众声中。
2011年6月2日
重新想象印度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智力与创造领域,中国可悲地落败于印度。在中国崛起的故事中,知识分子的角色弱势,甚至全然缺席。印度的存在,像是提醒我们的状况。
2011年5月26日
《印度商报》与小站一夜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站台上,我碰到一个印度年轻人。我的江南,他的莫卧尔,我们都是衰落文明的孩子,而今又都在声称自己再度崛起。
2011年5月19日
叶名琛与皮革生意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我前往1859年叶名琛被英国人关押的地方,那里的华人已经很少记得这段历史了。华人厂主大都从事皮革生意,华人社区在衰落。
2011年5月12日
和平乡的中国学院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泰戈尔世界一家的理想经常显得幼稚而脆弱,但那些美好、单纯的信念,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它们总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生长。
2011年5月5日
到印度去!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泰戈尔一九二四年的中国之行,期盼已久,却不尽如意。四年后,有两位中国年轻人赴印拜访他,其中一位,对他筹办的国际大学深感兴趣。
2011年4月28日
孟加拉的启蒙运动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泰戈尔仰慕甘地的非暴力精神,却并没有准备接受甘地的抗争方式。甘地是一个坚定的信徒,泰戈尔则天然是怀疑者,警惕一切支配性的、未经反省的力量。
2011年4月21日
加尔各答的乌鸦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 我们都是受伤的文明的后代,都在为自己在现代世界中的虚荣与自尊,苦苦挣扎,都急于打破同胞们自我蒙蔽的幻象。
2011年4月15日
恰达耶夫与秦晓(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恰达耶夫所生活的俄罗斯,从现实政治、公共生活到宗教领域,压抑无处不在。他用全盘否定式的偏激来对抗,他的力量也正来自于此。
2011年3月24日
开罗、台北与北京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自从突尼斯的抗议发生以来,它就在中国社会激起了奇妙的反应,越来越的中国人意识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与此相关。
2011年3月18日
从开罗到亚历山大城(四)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阿斯旺尼不相信对埃及前景的悲观看法。他用一九七四年的西班牙作比:在漫长的佛朗哥独裁后,一个民主、进步的时代到来了。
2011年3月3日
从开罗到亚历山大城(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贫困、腐败、教育、甚至恐怖主义,这些埃及面临的问题,都只是病症”,阿斯旺尼说,“它们都来自共同的病因——政治独裁。而民主是最好的解药。”
2011年2月24日
从开罗到亚历山大城(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一个失败的现代都市,这是我对开罗的第一印象。我认同了布莱德利描述的停滞,开始阅读《亚可比安大厦》。这幢修建于一九三七年的公寓楼的命运,是埃及历史的缩影。
2011年2月17日
从开罗到亚历山大城(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遍布开罗街头的咖啡馆,在很多时候比清真寺的星月塔尖更能代表开罗精神。它是开罗人休息、发呆、谈论信仰与国家,忘记个人孤独的地方。
2011年2月10日
剑桥杂忆(五)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如何观察、理解、描述中国的巨大转变,是一项艰巨、迷人的工作。而加入这一激动人心的过程的前提是,我们真的能确立“个人精神”。
2011年1月27日
剑桥杂忆(四)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剑桥的中国留学生不仅不再把自己当作中国社会的改造者,反而以更迫切的态度,融合到中国的现有秩序中。
2011年1月20日
剑桥杂忆(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倘若历史的本质是思想史,是新的价值、意义的确立,而不是五彩缤纷的外部事件,中国真的能代表新的历史力量吗?
2011年1月13日
剑桥杂忆(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一些夜晚,我发现自己陷入信心危机,既没有道德勇气直接面对中国社会的困境,也仍没有能力建立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2011年1月6日
剑桥杂忆(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知识、传统、教养、自然、安静、大把的闲暇,剑桥有我在北京渴望的一切。我期望它能平缓我越来越强的焦躁与无力,给写作注入新的动力。
2010年12月30日
关于《中国纪事》
跟随作者足迹,遍游世界东西十万里;追踪作者思绪,纵论中国上下五千年。 作者许知远,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商业周刊/中文版》执行主编。现为独立作家,已出版作品《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和《醒来》《伪装的盛世》《抗争者》等。
热门文章
1.
解码美国“政-智旋转门”:哪些智库的对华研究最具影响力?(上)
2.
流量经济,最终可能导致集体“不经济”
3.
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进展缓慢
4.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世界核心经济技术或将分化成“三个世界”格局
5.
吴国盛:中国科学史家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
6.
解码美国“政-智旋转门”:哪些智库的对华研究最具影响力?(下)
7.
澳大利亚收紧审查后中国对澳投资大幅下降
8.
巴菲特:债市投资者面临“惨淡未来”
9.
华夏幸福违约突显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压力
10.
欧洲的阿斯利康疫苗严重积压
|‹
上一页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