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中国纪事》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频道首页
政经
商业
金融市场
股市
房地产
社会与文化
观点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幻象的消失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这部名叫《中国不高兴》的书,只不过是几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国家历史的一知半解、却狂热的臆语。如果硬要找它的可取之处,或许是它真实的反应了2000年至2005年期间,中国社会的某种情绪。
2009年4月3日
桐城的吴越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谁也未曾想到,这个瘦小男子孤注一掷的行动将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时刻——一个暴力的、激进的时代正式开始了。他鼓舞起了社会,但这鼓舞导致的结果,却可能并不是他最初所期望的。
2009年3月26日
刺杀者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那真是个兴奋、丰富、刺激而又混乱的年代。这是那个时代的风尚,青年人四处游荡、结交、争辩、办报,有时他们还一起做炸弹。
2009年3月19日
史景迁眼中的邓小平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在过去300年里,中国领袖包括康熙、雍正,然后就是一个大跳跃:曾国藩,他也是一个非常灵活的人……邓小平的强大影响持续了25年,比雍正和曾国藩还要长。
2009年3月12日
从安庆到塞拉利昂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老李没想到这一次经济危机会如此明显。如今他共有五艘船,总量超过两万吨,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对抗衰退。一年前,他将货船的托管地改在了塞拉利昂,它的管理费更便宜。
2009年3月5日
冷酷的盟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对于中国公众来说。军舰对于货船的连续数小时的射击,超过五百发的炮弹,让俄罗斯所有的法律意义上的自我辩护都充满滑稽。然而,那艘名为“新星号”货轮的沉没,只是理解中俄关系的一个侧面。
2009年2月26日
一场大火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一位年轻的消防队员的生命,还有这座造价高昂的现代化大楼,就在这自我庆祝中,完结了。那强大、那辉煌、那傲慢,都可能突然间烟消云散。
2009年2月20日
台南的老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 饭后,老人家坚持送我们到下一个旅行地点,赤嵌楼——郑成功接受荷兰人降书的地方。他把我们送到门口,然后一个人独自走路回家,夕阳下,他低着头,挺着胸,瘦弱的身躯缓缓离去……
2009年2月5日
奥巴马与威尔逊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未来的中美关系同样如此,了解彼此的心理感受,或许要比那些贸易往来的数字,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十年前,James Sasser的颓然神情,比尼克松、毛泽东历史性握手,更有力的展现了未来中美关系的症结。
2009年1月22日
那些听不见的尖叫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中国的转变和增长,经常被贴上各种时髦的标签:它是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成功转型,是开放的全球经济的受益者,是成功的经济政策的榜样。但更接近事实的说法是:它是原始资本主义的翻版。
2009年1月15日
记忆之年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丧失记忆经常也意味着思维的瘫痪、情感的匮乏,我们由此失去了深入探索自身和世界的机会。而记忆不可能被永远扭曲与掩埋。如果不选择主动和昔日的幽灵达成和解,当它在意外的时刻爆发而出,更可能演化成一股难以控制的力量。
2009年1月8日
潮州的午后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出洋的人不名一文地离开家乡,在异乡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获取了显赫的地位。他们将大笔钱汇回家乡,不吝金钱与时间修缮祖居与祠堂,对于漂泊一生的他们,安宁与自我满足只能在传统中寻找……
2008年12月26日
对话江丙坤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江丙坤说,像过去很多人跑来跑去,有些人跟我讲过,很多朋友会谈起,那些人都在世。张荣发先生有一次跟我讲,有一次想安排两位领导人在台湾海峡见面。
2008年12月18日
寻找自己的故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我现在做的好像与政治没有关系,在过去差不多十年里,都是非常纯粹的作品。可是,我觉得它的政治意义还在,因为在政治混乱的时候,我认为美是最重要的东西。”
2008年12月11日
一代人的希望与幻灭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过去十年的台湾,演练了全民投票、政党轮替,但是整个社会却没有变得“正常”起来。
2008年12月4日
台北:躁动的夜晚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十一月六日傍晚的台北,潮湿和微热,大批民进党的支持者正集结在圆山饭店门口,继续抗议陈云林的到来和马英九的政府。
2008年11月27日
青天白日旗与福尔摩莎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表面上的好奇,经常是一种浅薄的猎奇,人们其实很少思考台湾的模式能给中国带来什么真正的启发。在过去八年中,中国似乎变得更强大、更自满了,而台湾则看似被边缘化了……
2008年11月20日
柏杨:一颗坚硬的石子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谁能想到,这个曾费尽心机的编造假文凭的年轻人,到了晚年时被称作“中国的伏尔泰”。这或许也是生活在种种悲剧与阴影之中的中国人身上,最光辉灿烂的东西。
2008年11月13日
梁启超的感慨与金融危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梁启超在一九一九年的个人陶醉没能持续多久,欧洲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的成功。而此刻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正充斥着对美国金融危机和台湾丑闻的报道,它们像是我们对自身困境的一种巧妙的回避。
2008年10月30日
从秋瑾到章子怡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一百年前的秋瑾为女人的独立而呐喊,渴望见到男女平等的社会。但如今她的雕像对面的橱窗里,街道上的整形广告上,都在暗示,“那样的女人更平等”。
2008年10月23日
关于《中国纪事》
跟随作者足迹,遍游世界东西十万里;追踪作者思绪,纵论中国上下五千年。 作者许知远,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商业周刊/中文版》执行主编。现为独立作家,已出版作品《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和《醒来》《伪装的盛世》《抗争者》等。
热门文章
1.
解码美国“政-智旋转门”:哪些智库的对华研究最具影响力?(上)
2.
流量经济,最终可能导致集体“不经济”
3.
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进展缓慢
4.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世界核心经济技术或将分化成“三个世界”格局
5.
吴国盛:中国科学史家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
6.
解码美国“政-智旋转门”:哪些智库的对华研究最具影响力?(下)
7.
澳大利亚收紧审查后中国对澳投资大幅下降
8.
巴菲特:债市投资者面临“惨淡未来”
9.
华夏幸福违约突显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压力
10.
欧洲的阿斯利康疫苗严重积压
|‹
上一页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