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吉莲•邰蒂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频道首页
全球经济
中国经济
贸易
环境
经济评论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金融与核物理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金融业和原子能业确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的一大差异在于奖励机制,假如核行业应用华尔街奖金机制,核丑闻肯定会大大增加。
2012年1月12日
“闪电暴跌”会否再现?
FT专栏作家邰蒂:2010年5月6日突袭美国股市的“闪电暴跌”,曾导致道琼斯指数在半小时内暴跌650点,8500亿美元市值蒸发。它是否会在2012年重演?
2012年1月9日
男人、女人和机器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在这个假日季节,真正让世界运转起来的,不仅是活生生的人,还有无数默默运转的机器。机器已成为第三性别,将深刻影响劳动力市场。
2011年12月26日
IMF女掌门人拉加德
拉加德曾开玩笑说:当初如果有“雷曼姐妹”在,金融危机的走势或许会相当不同。拉加德曾在美国留学和工作,颇为理解英美人士的思维方式。
2011年12月20日
让CEO救国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美国有人呼吁成立“CEO财政改革委员会”,让商界领袖参与财政辩论。这说明,美国人意识到正常的民主程序存在着缺陷。
2011年12月9日
美国不再尊崇科学?
FT专栏作家邰蒂:美国共和党8名总统候选人争夺者中,只有3人相信进化论。调查发现,许多美国人怀疑进化论和气候变化理论。为什么?
2011年12月2日
谁要了MF Global的命?
FT专栏作家邰蒂:究竟是什么造成了MF Global的戏剧性灭亡?这个问题引发人们热议,“傲慢自大”、“融资危机”等词汇都出现在人们的讨论中。
2011年11月29日
欧债危机令CDS受到质疑
FT专栏作家邰蒂:主权信用违约互换(CDS)合约是否真能提供针对违约的有效“保险”,近来变得越来越不明确。考虑到主权CDS行业的现状,眼下困扰着欧元区银行和债券市场的问题是否会进一步恶化?
2011年11月25日
金融业“范式转换”可期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大多数西方主权债券不再是零风险,随着欧元区危机蔓延,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是否也快要迎来范式转换。
2011年11月14日
修个虚拟坟墓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I-Tomb网站号称是全球第一个虚拟公墓。只要每年付费50美元,任何人都可以为一位去世的人建造一座在线“坟墓”。
2011年11月1日
金价背后有阴谋?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央行是否操纵金价的问题逐渐进入美国政界,并引起民众关注。不论这些阴谋故事背后有怎样的“事实”,有一点十分明确:这些指责不太可能很快消失。
2011年10月31日
迷失方向的央行
FT专栏作家邰蒂:八年前,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学家克博里奥警告:世界金融体系在走向失控。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如今,克博里奥指出,各国央行在挑战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1年10月26日
美国版“零利率困境”
FT美国版主编吉莲•邰蒂:美联储最近宣布“扭转”操作,可谓是美国版零利率政策的最新形式,但这无法解决目前美国经济两极分化的问题。
2011年10月9日
当心,爬行动物来了
FT专栏作家邰蒂:受牛顿物理学影响的理论统领金融业几十年,如今MIT教授罗闻全试图跳出现有理论框架,用新理论解释市场交易员的交易心态。
2011年9月20日
瑞银事件并非偶然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传统形式的ETF是个合理的想法,对投资者很有用。但假如这个部门要实现再度繁荣,它必须追本溯源,回复最初的简单和透明。
2011年9月19日
社交媒体上的飓风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在社交媒体时代遭遇飓风,我们无法摆脱信息轰炸,肾上腺素水平上升至新高度。Twitter上有很多有用信息,但也有消极一面。
2011年9月13日
谁说美国国债无风险?
FT专栏作家邰蒂:美国国债收益率不再是“无风险”基准,我们可能正步入一个根本不存在真正“无风险”收益率的世界。
2011年9月7日
不可小觑货币市场基金
FT专栏作家邰蒂:安静、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很可能是致命的, 就像谋杀悬疑电影中角落里那个阴郁的男人或女人一样。美国货币市场基金便是这样的一个角色。
2011年9月5日
政府信用不再必然强于公司
FT美国执行主编吉莲•邰蒂:西方金融界传统上认为,政府才是市场中最安全的实体,但如今许多美国大公司的信用风险低于美国政府。这反映了某种有趣的长期结构性转变。
2011年9月1日
为何美国国债还有市场?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本月初美国信用评级被调低,而3个月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目前仅为0.01%,为什么资金仍在不断涌入美国短期国债市场?
2011年8月22日
关于吉莲•邰蒂
吉莲•邰蒂(Gillian Tett)担任英国《金融时报》的助理主编,负责全球金融市场的报导。2009年3月,她荣获英国出版业年度记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经被派往前苏联和欧洲地区工作。1997年,她担任FT东京分社社长。2003年,她回到伦敦,成为Lex专栏的副主编。邰蒂在剑桥大学获得社会人文学博士学位。她会讲法语、俄语、日语和波斯语。
热门文章
1.
从钱币历史看比特币的估值和未来
2.
后疫情外交:世界棋局中的中美欧俄复合三角关系
3.
美国将多家中国超算实体列入出口黑名单
4.
菲利普亲王去世,享年99岁
5.
拜登应拿出勇气逆转特朗普对华政策
6.
金正恩提醒朝鲜要再次迎接“艰难行军”
7.
菲律宾指责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蔑视国际法
8.
FT社评:全球最低公司税是个好主意
9.
为何99岁菲利普亲王拒绝国葬?
10.
伊朗释放韩国油轮
|‹
上一页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