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吉迪恩•拉赫曼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频道首页
Lex专栏
A-List
专栏
分析
评论
社评
书评
读者有话说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政治联盟救不了欧元
FT专栏作家拉赫曼:认为政治联盟可以让当前欧洲的问题迎刃而解,是对此次危机的重大误诊。欧洲真正的问题是,欧洲缺乏强大的政治认同支持单一货币。
2011年6月23日
西方拿叙利亚没办法
FT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西方不愿卷入叙利亚局势,与利比亚干预行动令人沮丧且前途未卜有直接关系。更广泛而言,这要归因于西方干预能力和意愿的日益下降。
2011年6月21日
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一
FT专栏作家拉赫曼:中国地位的上升将改变人们对超级大国的定义,中国将成为一个奇怪的超级大国,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里面住着的,不一定是全世界最富裕的人。
2011年6月9日
世界会越来越好?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即使乐观主义者终究是正确的,世界会变得更富裕、更和平、更繁荣,但在进步的路上,人类总会遇到一些严重的“杂音”。
2011年5月31日
拉美的新“光辉道路”
FT专栏作家拉赫曼:人们有理由对秘鲁大选所剩的两位候选人保持警惕。不过,如果他们把巴西奉为榜样,那么秘鲁可能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光辉道路”。
2011年5月19日
阿拉伯之春:忧喜参半?
FT专栏作家拉赫曼:从历史长河的视野看,维持阿拉伯世界的原状既不可能,也不可取。但短期来看,旧阿拉伯秩序的瓦解有可能导致战争和国家分裂,为伊斯兰激进分子提供新的机会。
2011年5月12日
美国应结束反恐战争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布什将反恐置于美国外交政策核心是一个错误。反恐战争浪费巨额资金,催生庞大官僚机构。击毙本•拉登让奥巴马得以纠正某些错误。
2011年5月4日
埃及的自由派要输了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埃及自由派似乎把大半精力放在跟旧政权秋后算账上,而非为将来做准备。从目前形势来看,9月选举后诞生的首届议会,很可能由伊斯兰主义者主导。
2011年5月3日
从贝鲁斯科尼看意大利经济命运
FT专栏作家拉赫曼:贝卢斯科尼在所涉的各种指控中,都作到全身而退。意大利尽管多年来一直背负巨额债务,却也总能躲开直面问题的那一天。
2011年4月14日
阿拉伯之春:谁最不安?
FT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对西方世界而言,“阿拉伯之春”带来的消息好坏参半。好消息是:这是阿拉伯世界的1989年;坏消息是:美国和欧盟是今天的苏联。
2011年4月8日
西方干预主义的绝唱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利比亚战争与其说昭示着新的黎明到来,不如说是对“自由干预主义”的最后一声欢呼。西方强国仍怀有拯救世界的使命感,但越来越力不从心。
2011年3月31日
从萨科齐的冲动说起
FT专栏作家拉赫曼:要不要对利比亚动武?对于这个问题,西方世界最重要的差异在于领导人的禀性:法国总统萨科齐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属于冲动派,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则是犹豫派。
2011年3月23日
通向真相的捷径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小说能以独特的情感力量揭露不公,因而可以改变历史。即使对于当代政治,小说也能提供更加敏锐的洞察。有时小说反而是通向事实的最佳途径。
2011年3月11日
让利比亚人民自决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利比亚正在流血,但国际社会现在出兵干预错误的。干预也许在短期内能够挽救一些生命,但它会毁掉实现长期稳定的机会。
2011年3月2日
西方勿再“重利轻义”
FT专栏作家拉赫曼:近年西方出于自身利益淡化利比亚政权的残暴,还把卡扎菲重新包装为反恐战争盟友。利比亚目前的杀戮理应让西方感到难堪,曾急于与卡扎菲打交道的英国尤其应感到耻辱。
2011年2月23日
埃及的未来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如果足够幸运,埃及的未来可能看起来最像土耳其——拥有能正常运作的民主体制,有一个强大的伊斯兰政党,并且经济繁荣。
2011年2月16日
思想家都到哪儿去了?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外交政策》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全球百名顶尖思想家”,但如果1861年或1939年有类似榜单,上榜者要出色得多。原因何在?
2011年1月30日
达沃斯论坛:东西方的新舞步
FT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主流观点认为,经济与政治实力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深远变革确实正在发生。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这种转移将是平稳的还是颠簸不平的。
2011年1月27日
银行家重回达沃斯
代表名单显示,近年因忙于处理危机而缺席论坛的一批银行家,将在达沃斯重新亮相。美国代表阵容不如往年,中国也缩减了高级政界代表的阵容。
2011年1月25日
达沃斯前瞻:经济决定政治
FT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拉赫曼:世界经济论坛很多时间都在谈论政治。所有政治讨论都因经济危机而变得更尖锐,因为只有全球经济强劲恢复均衡增长,全球政治经济前景才会得到改善。
2011年1月25日
关于吉迪恩•拉赫曼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国《金融时报》主要负责撰写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欧盟事务、能源问题、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的报道。他经常参与会议、学术和商业活动,并作为评论人活跃于电视及广播节目中。他曾担任《经济学人》亚洲版主编。
热门文章
1.
新冠疫情致死近10万,为何英国社会依然稳定?
2.
美国的“左右之争”是“正邪之争”吗?
3.
中国版《欲望都市》才好看!
4.
人民币强势迈进“拜登时代”
5.
中国进口美国商品远低于贸易协议承诺
6.
美国《国防授权法案》涉华部分的政治解读
7.
拜登力挺科学的策略能否奏效?
8.
负利率时代,债券还值得投资吗?
9.
代孕问题冷思考
10.
中国央行新规剑指蚂蚁集团
|‹
上一页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