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之辩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风险之辩:周小川变调金融杠杆的背后

沈建光:决策层对经济形势判断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定位已经改变,强监管、去杠杆将取代稳增长成为明年经济主基调。
2017年11月14日

中国风险之辩:“金融集体主义”的风险

陈稻田:中国经济没有大的经济金融风险,但是, 维护经济金融平稳所采纳的短期政策, 却可能导致长期和深层次的风险。
2017年11月22日

中国周期之辩:有重大改革,才有全新周期

张明:中国经济能否开启新一轮中周期,要看重大结构性改革能否如期实施,实体风险与金融风险能否真正出清。
2017年8月18日

中国经济周期之辩:谁的“新周期”?

徐瑾:放言新周期,不过是过去“国家牛市”的变体。最大危险恰恰是新周期的预言实现,这样的增长只会是短暂的狂欢。
2017年10月29日

中国经济周期之辩:金融周期下去杠杆与稳增长

章俊:中国看似在稳增长和金融去杠杆两条战线上取得了双丰收。我们的疑问是 “鱼和熊掌”真的可以兼得吗?
2017年8月16日

中国风险之辩:不能用“供给侧管理”代替供给侧改革

滕泰、张海冰:假如把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管理和呼吁当作供给侧改革,就转移了方向,供给侧改革是刀刃向内改自己。
2017年8月15日

中国风险之辩:探寻经济增长的真实逻辑

韦森:中国仍处在一个大转型过程中,基本制度还有计划经济时代的遗产,遗留下来的意识形态深深存在于官员思维中。
2017年8月7日

“去杠杆”是经济过程而非结果

胡月晓:金融多元化趋势远未结束,未来“脱实向虚”趋势也将延续,“去杠杆”虽能改变这一进程,但不会改变方向。
2017年8月1日

中国风险之辩:金融为表,实体为里

钟正生、张璐: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企预算软约束,强监管的金融环境只会更多冲击民营企业,不管是实体还是金融的去杠杆终究都是无本之木。
2017年7月20日

低调的A股遇上高规格的金融工作会议

黄凡:从金融会议的精神来看,货币继续宽松不能指望了、新股发行常态化预期是要继续、对不规范的监管与打击是会不断强化。
2017年7月18日

金融工作会议突破和保留了什么?

沈建光:即便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其职能范围与人士安排等都是悬念;会议聚焦防范金融风险,但并未更多提到金融与财政的关系。
2017年7月18日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三峡

徐瑾:金融改革要点不仅在于金融体系,更在于国企与财政,要解决资产质量恶化,不仅需要对国企进行市场化改革,也需要扬弃投资拉动增长模式。
2017年7月17日

中国风险之辩: 利率汇率的近忧远虑

赵洪岩:名义利率四月来快速上升,实际利率年初来显著上升。经济趋弱而汇率利率走强,使市场对中国经济产生忧虑。
2017年7月12日

中国式次级债:“这次完全不一样”?

黄凡:借给了缺乏还款能力的买房人按揭贷款是典型的“次级债”,而且国内证券化程度并不高,一旦房价掉头向下,坏账需要银行自己消化。
2017年7月4日

中国风险之辩:反思金融自由化

施东辉:金融自由化带来畸形繁荣,甚至金融危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金融业过度繁荣、资产泡沫隐现等问题?
2017年7月12日

中国风险之辩:如何化解金融风险

张明:近年一系列金融异象,根源是金融改革与实体改革的节奏不匹配;当前已经到了中国推进实体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时间窗口。
2017年7月17日

中国风险之辩: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胡伟俊:金融风险源于微观主体的市场化不足,背后是中国经济未完成的转轨过程。资源错配是中国债务和房地产问题的症结,也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
2017年7月12日

中国风险之辩:“降级”之后,“去泡沫”更重要

周浩:对于已经显露出泡沫迹象的人民币资产价格来说,穆迪的降级可能意味着资产价格回归正常化的开始。把坏事变成好事,才是相对成熟的心态。
2017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