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债务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下午茶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全球地产
标准订阅
高端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数据新闻
FT研究院
FT商城
高端物业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债务
关注
中国式次级债:“这次完全不一样”?
黄凡:借给了缺乏还款能力的买房人按揭贷款是典型的“次级债”,而且国内证券化程度并不高,一旦房价掉头向下,坏账需要银行自己消化。
2017年7月4日
中国风险之辩:反思金融自由化
施东辉:金融自由化带来畸形繁荣,甚至金融危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金融业过度繁荣、资产泡沫隐现等问题?
2017年6月29日
中国风险之辩:如何化解金融风险
张明:近年一系列金融异象,根源是金融改革与实体改革的节奏不匹配;当前已经到了中国推进实体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时间窗口。
2017年6月28日
中国影子银行风险不容低估
对理财产品的热情基于两条“公理”:中国经济增长将永远持续;政府会为所有投资担保,但这都不可能是真的。
2017年6月28日
中国风险之辩: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胡伟俊:金融风险源于微观主体的市场化不足,背后是中国经济未完成的转轨过程。资源错配是中国债务和房地产问题的症结,也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
2017年6月27日
国际投资者关注中国坏账市场
新岸资本表示已推出一支7.5亿美元的瞄准中国坏账的基金。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不良贷款市场的兴趣正在升温。
2017年6月9日
FT社评:中国真正的信用风险在影子金融
中国金融系统内在的风险主要来自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违反监管规定的行为,它们从影子金融领域获得了可观收益。
2017年5月31日
债务高增长,中国能否避免金融危机?
沈建光:穆迪宣布将中国评级降低,独特的中国模式是否可以持续?广泛的国际指标并非没有借鉴意义,相反这其实为中国敲响了警钟。
2017年5月31日
美国债务水平催生隐忧
邰蒂:美国经济有什么地方让对冲基金大腕们夜不能寐?Citadel集团掌舵人格里芬的回答富有启发性:衰退。
2017年5月23日
中国在应对信贷泡沫问题上面临严峻考验
调查显示中国信贷收紧成为市场最大风险,牛津大学的马格纳斯表示,未来6个月至两年内影子银行融资可能出现危机。
2017年5月19日
当全球经济回暖遇到中国信贷周期
戴维斯:全球经济增速较2016年的低谷期持续回升,中国的贡献不容忽视。但信贷收紧正让中国增长失去动能。
2017年5月9日
世行警告中国地方政府后门借款风险
尽管北京方面要求地方政府遵守财政纪律,但世行警告,中国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仍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借款和增加负债。
2017年5月8日
中国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负债严重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正面临资金紧张,它们正进入3年来首次低迷。一些机构预测,今年房价将出现一位数下跌。
2017年3月29日
中国限制673万“老赖”乘坐飞机和高铁
中国最高法院宣布,在过去四年中,中国限制了近700万人乘坐飞机和高铁,以惩戒他们不偿还债务的行为。
2017年2月16日
中国央行悄然收紧流动性
中国央行近日上调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加剧了有关政府政策焦点已从刺激增长转向应对企业债务上升风险的猜测。
2017年2月9日
中国经济的三个待解之谜
胡伟俊:目前对人民币、房地产和债务问题均存在截然对立的看法。无论是哪一派,都只掌握了部分真理。
2017年2月4日
Lex专栏:有比没有好的中国式违约
在中国,缺少违约案例并不代表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而是说明处理失败企业的程序不完善。如今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2017年2月3日
Lex专栏:中国的债务魔咒
2016年中国衰退论再一次落空,但看空中国者长期一直担心的中国日益庞大的债务问题,正显现出真正的紧张迹象。
2016年12月28日
分析:偿债是中国资本外流最大因素
银行贷款偿还和证券投资解除在今年前九个月中国的净资金流出中占3010亿美元,而对外直接投资仅占780亿美元。
2016年12月19日
中国“明股实债”判例威胁影子银行
上月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判决新华信托在港城置业破产中不享有破产债权,暴露了影子银行“明股实债”投资的法律风险。
2016年11月28日
债转股:中国解决债务问题的可喜动向
债转股计划规模太小,不足以成为解决中国庞大的债务问题。但该计划的出炉表明,政府至少在积极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2016年11月2日
澳大利亚担心中国债务问题会殃及本国
澳大利亚财长称,中国的巨额债务对澳金融稳定构成了风险,澳大利亚需要整固财政并减税,为抵御外部冲击做好准备。
2016年10月31日
调查:中国债券开始吸引境外投资者
德银调查显示,外国基金经理打算在未来一年将其对人民币债券的投资增加一倍,表明投资者对中国债市胃口变大。
2016年9月30日
下一个会是谁?
金奇:今年以来中国公司债券违约主要发生在国有部门。哪些公司将被债务缠身的地方政府放弃?哪些公司有望得救?
2016年9月23日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卷土重来
经历了2015年的下降后,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今年回升,原因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利用国企对基础设施的准财政支出,缓冲私企制造业投资的放缓。
2016年9月22日
FT社评:中国应当戒除“债务瘾”
中国政府必须努力查明当前债务负担的真正规模以及债务质量。承认债务问题的严重性是戒除“债务瘾”的第一步。
2016年9月20日
中国地方政府欲靠“债转债”解救僵尸国企
据中国国内媒体报道,天津市政府计划对将渤钢集团的部分债务转换为债券,以此来解救这家负债累累的国有钢企。
2016年9月20日
中国过高债务令投资者却步
全球基金经理人认为,中国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国企改革几乎毫无进展等因素,都在拖累中国经济今后多年的前景。
2016年9月5日
货币政策难以推动经济增长
海泽:加大创新和提高生产率依然是恢复增长和创造财富的最安全的途径,无限的财政支出和央行注资则适得其反。
2016年8月25日
中国接近于推出信用违约互换市场
随着中国企业债务违约和评级遭下调逐渐增多,建立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帮助银行削减其信用债敞口风险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2016年8月23日
中国大企业从委托贷款寻觅更高回报
分析师指出,中国大型国企在核心业务低迷之际纷纷投入委托放贷业务是令人担忧的趋势,可能加剧中国坏账问题。
2016年8月16日
热门文章
1.
集结“西方”:战略三角关系,还是冷战再版?
2.
中国国际学校排行榜中的五匹黑马
3.
沃尔顿家族是怎么“日进斗金”的?
4.
为下一个黄金机遇布局
5.
得州参议员雪灾期间赴墨西哥度假引发哗然
6.
拜登的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是一项有风险的实验
7.
汇丰宣布战略大调整
8.
钻石式典藏、过度投资和楼市泡沫
9.
苹果给日本汽车业带来两难抉择
10.
比特币狂热:投资风格“极致化”
|‹
上一页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