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会员限时福利
学术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开启货运行业物联网时代
特别策划 - 换脑Rewired
全球生物制药弹性指数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下午茶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全球地产
标准订阅
高端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数据新闻
FT研究院
FT商城
高端物业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学术
关注
英国一份报告称中英学术合作对英构成安全风险
调查显示,在英国大学许多高影响力科学技术学科的研究中,逾五分之一的研究都涉及与中国的合作。
2021年3月4日
科技创新能去社会意识化吗?
刘远举:虽然某种程度上,中国已经没有李森科式的充满政治词汇的学术争论,但在理工科领域,社会意识的影响仍然非常强大。
2021年2月2日
负面思维的力量
哈福德:我们都该花更多时间思考失败的可能性以及到时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不愉快的思考习惯有许多好处。
2020年11月5日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知识合作依然火热
澳大利亚与中国合作完成的科学出版物现在占澳大利亚科学出版物总量的16.2%,而2005年时仅为3.1%。
2020年7月22日
怀疑自己
盛洪:我们可以清醒冷静地怀疑自己,避免在日常言谈、问题辩论、学术研究、历史认识、形势判断和行为依据方面犯错误。
2020年7月16日
中国经济学研究存在“过度数学化”问题吗?
余智:当前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界反对经济学、管理学学术研究“过度”数学化、模型化的声浪,其导向是错误的。
2020年6月4日
“赞美师娘”论文背后的科技脱钩挑战
刘远举:如果中国只能依靠国内学术体系进行技术人才、技术方向的识别,当理工科教授只能在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2020年1月14日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余英时?
崔莹:余英时90大寿前夕,《余英时回忆录》和《如沐春风》在台出版,让年轻人了解其思想,感受其处世风格。
2019年3月25日
童之伟:如何看待中国高校宪法学教材之争?
童之伟:宪法学教材优劣或内容是否恰当之类的学术争议,公权力组织如要介入,最好基于学术或专业标准来做判断。
2019年3月6日
麦克法夸尔:文革起源的探索者
许成钢:文革结束40年了,但学界的研究仍然是肤浅和有局限的。在有限的研究成果中,麦克法夸尔的贡献不可磨灭。
2019年2月14日
怀念我的导师麦克法夸尔先生
欧阳斌:2010年我负笈哈佛,当时麦克法夸尔是我的学术导师。收到通知,便应立即与导师约见。第一次见面,不免紧张。
2019年2月13日
经济学受益于其他学科
梯若尔:“理性经济人”概念被证明非常有用,但也有其局限性。其他社会科学促使经济学家考虑心理、进化和历史背景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2019年2月3日
中国高校学报:未来之路在何方?
王军:学报应遵从知识生产的一般规律。这其中,专业化尤为重要,而这也是未来中国高校学报改革的必由之路。
2018年12月21日
内藤湖南与唐娜•斯特里克兰
许章润:一位是日本汉学大家,一位是新晋诺奖得主。他们终究能峥嵘毕露,靠的都不是“上头有人”,而是唯以学术价值为准的同仁慧眼。
2018年10月23日
“双一流”工程将会有什么样的历史命运?
邓聿文:这是用“两弹一星”的方法来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然而大学不是“两弹一星”,靠政府规划建不成一流大学。
2017年9月27日
看待浙大“学术新规”的两种逻辑
刘波:按照学术自治的逻辑看,这确是咄咄怪事,但在中国,这其实只是普遍政治化、行政化的大学现实的冰山一角。
2017年9月22日
“十万+”的浙大可以向海底捞学什么?
李晋:科研人员的考评是否应该和公众影响力挂钩,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如果大学决心这么做,怎样才是最好的办法?
2017年9月22日
浙大“学术新规”:高校行政化的缩影
王军:无论是浙大的《办法》还是中国一些高校追求领导批阅的做法,都是行政权力的滥用,是对学术领地的粗暴入侵。
2017年9月21日
人格独立与学术自由:日本学者的启示
段宏庆:人格独立是学术自由的前提,不唯命、不唯上,应该是做学问者的伦理底线。日本学者的风范值得学习。
2017年8月29日
中国学术造假何时了?
王军:中国医学学术论文被国际期刊集中撤下,是国内学术乱象在境外的一次发作,根子出在中国自身的学术痼疾上。
2017年6月28日
“学阀”现象加剧高校学术腐败
李江:凭借势力把持教育界或学术界的“学阀”,是中国学术体系中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但其危害性却未得到足够重视。
2016年9月26日
学者为何穿上学袍?
毛寿龙:思想和思想家都是危险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或许我们应该希望学者穿上学袍,为学术赢得一片天地。
2016年9月2日
中国大学应区分科研和创业
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教授孙贤和:学者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对一项技术和产品作出公正评价。中国大学把学术和利润捆绑起来,就失去了应有的学术权威。
2015年5月20日
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传递的信息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年会也是招聘市场,从中可见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会长的演讲主题是组建控制排放二氧化碳的国际集团,并建议用经济惩罚强制会员守约。
2015年1月22日
科学追求与学术环境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孙贤和:我在4月当选IEEE院士后想了很多。我总是告诉学生和年轻学者,享受学习,享受科研,享受探索与创新带来的快乐和激动。
2012年10月8日
热门文章
1.
货币政策正常化会否提速?从通胀说起
2.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国际局势要求中国重塑国际友好形象
3.
《我的姐姐》不该只有性别视角
4.
填补“一带一路”投融资缺口的旧题新解
5.
丹•斯诺:世界上的国家来了又走,而中国一直在
6.
台积电在美中科技战中面临“站队”压力
7.
Oracle诉Google侵权案的高院终审判决: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8.
逾半英国人认为应允许苏格兰举行第二次独立公投
9.
海南免税奢侈品销售“火爆”
10.
美中在关系紧张背景下承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