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收藏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中国之夜”

非非马:罗氏家族希望为沃德斯顿庄园吸引更多中国游客,但罗氏家族的生意经远不止门票这么简单。
2017年9月30日

大卫•霍克尼刷爆欧美艺术圈

伦敦泰特、巴黎蓬皮杜和纽约大都会,三家美术馆联合推出大卫•霍克尼巡展,让这位英国在世画家成为焦点。
2017年9月28日

收藏家必须面对的两道坎

马继东:律师刘钢93年开始收藏。作为艺术藏家,他同样面临“财力”和“子女”两道坎。他是怎么应对的?
2017年9月25日

明代家具为何被中国藏家热捧?

方翔:明式家具如今被热捧,恰逢中国经济再次崛起之时。如今它处在早期外流、近年回流的过程中。
2017年9月15日

尹吉男:收藏不是烧钱

吴可佳: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尹吉男教授强调,收藏一要喜欢,二是要尽可能建立小序列深度研究。
2017年7月28日

中国艺术品市场新拐点到来了?

马继东:黄宾虹《黄山汤口》刷新个人纪录又成市场兴奋点。金融资产的全新身份为艺术品下一轮行情埋下伏笔。
2017年7月10日

500万人民币该买什么艺术品?

马继东:博洛尼CEO蔡明最近决定,他打算连续三年,每年拿出500万元,给女友买画。那么,怎么买最有价值?
2017年6月1日

与FT共进下午茶:王薇

龙美术馆馆长、藏家王薇细述为何亏钱办展。作为四个龙美术馆的馆长,她的长远规划到底是什么?
2019年2月13日

当企业进入中国收藏市场

方翔: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涉足艺术品拍卖行业,追逐利润最大化,在滋养艺术的同时,也在扭曲艺术。
2017年4月24日

音乐人姚谦的艺术质疑

马继东:姚谦出品的纪录片《一个人的收藏》在香港巴塞尔首映。收藏艺术20年,姚谦试图从藏家角度解读艺术。
2017年3月20日

加拿大有位中国手表收藏家

加拿大人古德收藏了300多块中国表,并为它们开设了网上博物馆。他还被中国钟表协会特授为首位外国会员。
2017年3月17日

中国藏家开始关注西方艺术精品?

方翔:中国市场的大门已经对西方艺术精品悄然打开。佳士得等机构开始将中国作为西方艺术精品的预展地。
2017年2月17日

中国邮币卡电子盘潜伏风险

马继东:如何控制风险,如何优化规则,如何长远发展,绝不是依靠一两家文交所的自律行为就可以促成的。何去何从?
2017年2月14日

中国私人收藏热潮再现?

方翔:近两年一些巨额顶级拍品均被私人藏家购得。与机构藏家相比,私人藏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7年2月10日

中国拍卖行开始介入学术领域

方翔:经过20年积累,中国拍卖行开始以“文库”、“讲座”、主题拍卖专场等方式介入学术领域,向收藏的纵深拓展。
2018年1月14日

2016艺术市场:“精品”狂欢VS.“普品”黯然

马继东:2016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珍品屡创新高,普品日渐式微,精品被热捧,中坚力量疲软,希望与困难并存。
2016年12月27日

为什么要进拍卖行买东西?

伍常:与二手交易商相比,拍卖行的买家网络和鉴定系统更精深;与一手交易商相比,拍卖行更开放、公平。
2016年12月16日

再造“老北京城”的中国女首富

马继东:陈丽华是胡润榜中国女首富,收藏界的紫檀女王,老北京文化园是她下一个大手笔。
2016年12月6日

中国民营企业家成拍卖场生力军

方翔:江浙、山西、山东民营企业家成艺术拍卖场生力军。拍场中全新买家不断增多。艺术品市场成资金避风港。
2016年11月18日

艺术赞助在中国兴起

方翔:一些中国机构如安信信托和藏家如刘益谦夫妇已经开始像瑞银或美第奇家族般赞助艺术活动或者艺术家。
2016年11月4日

藏家刘益谦的理想与现实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马继东:宋元书画是中国收藏门类的金字塔尖。除了刘益谦自己收的40多件,还借来近40件。
2016年11月1日

中国艺术藏家最缺“朋友圈”

方翔:收藏圈尤其看重人脉,找对圈、跟对人,才能买到精品。而“朋友圈”恰恰是中国艺术市场最稀缺的资源。
2016年10月26日

“蓬皮杜”遭遇宋元书画展

方翔: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宋元书画,看似并不相关,却都是中国顶级藏家最关注的门类。两大展对决今秋上海。
2016年10月21日

中国瓷器逆势走红纽约拍卖场

马继东:纽约秋季拍卖市场,中国瓷器表现亮眼,不少主要布局古代书画或皇家御制题材的藏家开始开注瓷器门类。
2016年10月18日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