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经济学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东三省经验对于中国改革有何启示?

王家卓:发挥比较优势核心何在?合理产业布局应建立在国家还是地区的层面?《吉林报告》思路和新结构经济学所倡导的比较优势理论核心存在不相容之处。
2017年10月17日

世界银行与IMF对主流经济学政策处方的五大反思

王燕:国际发展机构都在反思前主流经济学的主要政策和处方,中国经济学界为何不总结自己的经验来引领这轮反思?
2017年9月4日

两历奇迹,一生求索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我亲身历经了两次发展奇迹:一次是台湾的经济奇迹,另一次是中国大陆的经济奇迹。实践让我确信贫困并非宿命。我们应反思主流经济学理论,构建新理论,分析中国转型的成绩和问题。
2014年9月24日

“林毅夫命题”关乎中国经济转型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围绕“投资驱动增长模式”的争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指向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命题。
2013年7月17日

林毅夫:探寻中国经济背后的逻辑

从世界银行卸任后,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林毅夫提出“新结构经济学”,引发诸多讨论。对此他撰文回应:发达国家并没有什么“真经”,发展中国家拿来虔诚地念,就能摆脱贫穷落后。
2013年7月11日

探寻中国经济增长之路(续)

复旦大学教授韦森: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仍需要把现代宪政民主政制度视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制度条件。只有当政府领导人的权力在现代民主政治安排中得到制衡,他们才能确当合宜地“增长甄别”和“因势利导”。
2013年7月10日

探寻中国经济增长之路

编者按: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之中。高增长能否持续引发诸多争议,现实与理论都亟待更新,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争辩犹在耳畔,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备受关注也源自于此。本文为韦森教授为林毅夫新著的综合性评述的上篇,期待引发进一步争鸣与探讨。
2013年7月9日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哪里?

中国经济学者赵洪春: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为廓清新自由主义与“华盛顿共识”政策药方的迷雾提供了可能,有潜力在更一般意义上讲清国家干预和市场机制的边界。
2012年12月17日

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

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王健:很多人错误认为林毅夫教授主张计划经济或政府强制干预经济;尽管面临执行细节的质疑,新结构经济学核心仍认为市场是最有效的分配资源方式。
2012年11月2日

追问增长根源:政府的罪与罚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刘海影:政府权力对其心仪项目的介入与干预,往往不能加快发展,反而是经济陷入停滞之因。政府滥权与无能之罪,社会却承担贫困匮乏之罚。
2012年11月2日

“林增长”命题:强政府+强市场

吉林大学学者孙兴杰:从经济史来看,林毅夫提出的发展经济学3.0版更贴近历史,市场并非自发产生,而是与政府共生的。强政府与强市场才是经济增长的制度保障。
2012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