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金融危机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频道首页
金融
科技
汽车
高端物业
农林
能源
工业和采矿
航空和运输
医药
娱乐
零售和消费品
传媒和文化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金融危机
关注
共同承担全球经济再平衡之痛
卡内基中国项目驻北京高级研究员佩蒂斯:美国储蓄率的上升必然导致其他国家相应的、困难的经济调整。中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消费相对低迷,因为政府政策制约家庭收入增长以资助强势的中国制造业。
2009年12月15日
希腊债券市场暴跌为欧元区敲响警钟
若不降低债务水平,其它国家可能遭感染
2009年12月11日
只有竞争才能捍卫自由市场
英国政策研究中心主席萨奇: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竞争之后,历史似乎证明马克思是正确的——竞争的最终结果必然是竞争的终结。事情果真如此?
2009年12月4日
30家金融机构被列入跨境监督对象名单
以求预防系统性风险在未来金融危机中向全球扩散
2009年11月30日
斯宾塞:你必须习惯世界经济“新的常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在FT中文网年度论坛主题演讲中称:危机前的常态回不去了,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在放缓。
2009年11月18日
斯宾塞:中国应对危机的力度最大,速度最快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在FT中文网年度论坛的主题演讲中称,中国应对挑战的结果会影响到每个人。在全球经济政策制定方面,没有中国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2009年11月18日
不能放弃全球化
英国首相布朗:从很多方面来看,金融危机是第一场全球化危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抛弃全球化,退回到保护主义。
2009年11月17日
索罗斯演讲:未来的路(中文译稿1/3)
在乔治•索罗斯上月于中欧大学发表的题为“未来的路”的演讲中,他讨论了迄今非常成功的全球范围内的“救市”努力,但警告说第二轮衰退很可能就在眼前。
2009年11月11日
索罗斯演讲:未来的路(中文译稿2/3)
在乔治•索罗斯上月于中欧大学发表的题为“未来的路”的演讲中,他讨论了金融危机对美国在全球主导地位的冲击。他认为中美间关系将发生结构性的交替。
2009年11月11日
索罗斯演讲:未来的路(中文译稿3/3)
在乔治•索罗斯上月于中欧大学发表的题为“未来的路”的演讲中,他呼吁中国成为更为开放的社会,并且有胆识和勇气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2009年11月11日
失当交易曝光 瑞银雪上加霜
在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在美国官司缠身之后,瑞银又遇到了麻烦:其伦敦雇员从事未经授权的交易令客户损失逾4200万美元。
2009年11月6日
调查:危机让美国消费者不再冲动
太阳镜、紧身衣等商品销量大幅下跌
2009年11月5日
谁说“太大不能倒”
FT专栏作家约翰•凯:金融危机是贪婪无能的银行高管造成的,是他们未能控制自己不理解的业务。
2009年10月29日
调查:瑞银在此轮危机中“最受伤”
从卷入马多夫丑闻到被迫把部分客户名单交给美国当局等一系列问题,令瑞银的声誉受损。昔日“大腕”如今成为最不可能获得基金发行新业务的公司。
2009年11月2日
Lex专栏:美国刺激措施“未老先衰”?
美国经济复苏的形态既非“L”型,也非“V”或“W”型,而更有可能像一个平方根符号——在一个很低的基础上保持水平。
2009年10月26日
金融危机改变了什么?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危机过后,世界有何不同?这场危机恢复了政府的正当性,但从银行家照拿奖金、欧洲政坛右翼占上风来看,资本主义制度没什么改变。
2009年10月21日
防范危机须增加透明度
高盛首席执行官布兰克费恩:为了建立更有效的系统监管,监管者需要预先确定风险集中,并防止其扩大到危及整个体系的程度。
2009年10月17日
Lex专栏:浮沙上的AIG城堡
AIG就像一座被渐涨的海浪不断侵袭的沙堡,面貌大体还在,但初始原料几乎已经荡然无存。
2009年10月14日
FT社评:华尔街的魅力
虽然金融危机令各国的金融服务业遭受重创,但许多国家仍希望效法英美,成为吸引全球金融活动的磁石。
2009年10月13日
如何预防更大的金融危机?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如今,金融业状况略有好转。但是,它更为集中,也受益于政府担保。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仍将出现规模更大的危机。
2009年10月10日
瑞银准备取消与瑞士政府纾困协议
瑞银CEO预期该行将在一年内恢复健康
2009年9月29日
让金融危机之火自灭
国际清算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威廉•怀特:在人们看来,森林大火非常险恶,但森林管理员仍认为,除非特别危险的情况,最好还是让林火自生自灭。也许,我们应该向他们取经。
2009年9月24日
Lex专栏:宽松货币政策只是个哑炮?
每当我们利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危机,银行体系就会变得更为庞大。这次危机也不利外。
2009年9月21日
为何有人能预见这场金融危机?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研究员贝泽默:事实上,许多人在多年前就预见到此次危机。不过,他们的意见被官方模型忽视了。
2009年9月18日
雷曼震荡余波未尽
FT投资编辑奥瑟兹回顾雷曼倒闭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及从债市、股市、货币基金市场到全球经济发生的连锁反应。
2009年9月18日
分析:雷曼破产的人力损失
雷曼破产给金融业带来的影响人所共知,但人们不大清楚的是雷曼破产所造成的人力损失——数千人因此失业。
2009年9月17日
美国开始减少对金融业支持力度
盖特纳称,金融市场出现好转迹象,现在应从应对危机转向迎接复苏
2009年9月11日
美英监管机构也要为金融危机负责
金融业高管马丁•杰科姆爵士: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管理不善,给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但是,各国监管机构对次贷危机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9年9月9日
金融业繁荣的代价
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上世纪50年代初,金融业占美国薪资总额的3%;本世纪以来,这一比例为7%。从50年代至80年代,在美国企业赚取的所有利润中,金融业占10%;而2000年至2005年间,这一比例达到34%。
2009年9月2日
全球金融危机根源何在?
FT专栏作家明肖:两年过去了,关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我们了解到了什么呢?我认为,金融危机首先是由经济政策危机造成的。
2009年8月27日
必须尽早监管银行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夫:有人认为,只要美国政府救了雷曼,我们就不会损失如此惨重。因此,加强金融监管实无必要。这种想法十分危险。
2009年8月24日
热门文章
1.
美国《国防授权法案》涉华部分的政治解读
2.
中芯国际董事会风波折射了什么?
3.
乡村去铁锈化:不唯农才能实现价值多元化
4.
拜登面临的多重危机可能演变成恶性循环
5.
中国央行新规剑指蚂蚁集团
6.
市场渐入“温水煮青蛙”模式
7.
每周时事分析:欧洲人看中国的新视野
8.
新口径下消费恢复放缓的原因和牛年展望
9.
反垄断、科技巨头和中美竞争
10.
美股与新政府的蜜月期能持续多久?
|‹
上一页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