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参与度应当提高

陈功:中国不能总是等到被国际上强大势力挤兑得“哇哇叫”的时候,才想到“朋友圈”那些事,必须提早准备。
2018年5月31日

济州论坛:公共外交能否为中韩关系驱寒?

中韩学者在济州论坛上都认为,在两国政府关系变冷、民心疏离的情况下,需要积极通过公共外交来进行弥缝补缺。
2017年6月5日

吴建民命题:中国如何做受人尊敬的大国

孙兴杰:中国崛起不仅是实力,更需要得到尊重,而这就需要沟通和交流,回到吴建民所投身的“外交”的本意。
2016年6月19日

公共外交:民众外交的复兴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孙兴杰:历史上外交的主体是公民个体,政府外交只是例外。近代以来政府垄断外交,当今却受到多元权力主体的挑战,公共外交时代意外归来。
2013年5月13日

中国公共外交:多孔道融入世界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孙兴杰:“两会”期间中国领导人表示要“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公共外交代表着国家形象的竞逐,也需要普通人集腋成裘的诚意与韧性。
2013年3月18日

中国的公共外交缺少什么?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成贤(韩国):中国在国际上存在着“形象赤字”,确实需要通过公共外交和“软实力”来弥补。但我不得不问,中国做得成功吗?
2011年12月2日

中国公共外交应国退民进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中国公共外交战略务必“国退民进”,即政府首先需要退一步,顶多提醒每一个公民抱有一颗“自觉”的心,促使民间进一步。
2011年11月17日

从奥巴马政府看美国公共外交演变

前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等: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对前任小布什的外交策略做出重大调整,实施所谓柔性“灵巧”外交,公共外交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2010年6月13日

公共外交:“巧实力”重要武器

小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创造者):传统权力政治的世界,一般关注于谁能在军事或经济层面取得胜利;而在当今信息时代,政治也与谁的“故事”更能赢得人心有关。
2010年6月13日

“韬光养晦”的中西误读

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多年来“韬光养晦”一词被很多西方人士曲解责难,固然反映了一些人的冷战思维,但也与我们对这个词的翻译存在疏漏有关。
2010年6月13日

中国没必要“不高兴”

霍普金斯大学讲座教授吴旭:中国要消除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软实力逆差”,根本途径在于构筑和推销“中国梦”。中国必须应平静看待被“妖魔化”。
2010年6月13日

公共外交:中国准备好了么?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王之缈:在中国改善国际形象的努力中,“公共外交”被寄予厚望。然而,除了预算、机构,中国是否真正清楚,公共外交究竟要做什么?怎样做?
2010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