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防疫政策如何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满意

徐海娜:新冠疫情绝对是一个“乌卡时代”的挑战。这就要求政府和整个社会要非常地有“韧性”。
2022年12月12日

每周时事分析:中国疫情解封,需未雨绸缪

曹辛:在国土辽阔的中国,实行有先后、有差别的抗疫政策是必要和现实的,这一点从现在就要开始考虑和谋划。
2022年12月9日

中国民众防疫心态的分化和转化

叶胜舟:Omicron传染力更强,致病力更弱,彻底改变世界,也改变人类预期。中国民众对防疫的心态出现明显的分化和转化。
2022年9月23日

上海新冠疫情“拖长尾”

叶胜舟:1月“世上最小中风险地区”曾刷屏;如今无人敢再提“精准防控”,有“棒杀”、“沪贬”之嫌,走了另一个极端。
2022年6月21日

上海密接转运安徽芜湖侧记

叶胜舟:很多事牵涉民众利益、情感和欲望,没有如此简单。黑是黑、白是白太理想化,不是真实的生活和人性,往往需要折中妥协,法理情兼顾。
2022年5月6日

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两点肯定与两点建议

张林: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不要将该制度与拉动证券市场相挂钩,同时要增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例外规则”。
2022年4月27日

中国抗疫策略并不面临不可解的矛盾

刘波:“与病毒长期并存”和追求动态清零的目标可以并行不悖,但中国的清零目标在实行过程中要重视政策的科学性,把握好施政尺度。
2021年8月13日

公共危机下政府决策应该如何听取专家意见?

吴汉:轻症患者居家护理意味着全家被感染,而且没有反映为地方政府统计的确诊和疑似病例,让外界和上级政府低估疫情的严重性,误导决策。
2020年2月14日

公共卫生安全中的个体理性与合成谬误

韩和元:个体理性可能造成整体的不理性;个体的利益最大化,可能造成国家公共卫生安全这一整体利益的严重受损。
2020年1月29日

冠状病毒疫情防治:公众健康高于一切

刘波:面对此类危机,政府的思维必须“去政治化”,既不能让政治与政绩考虑干扰疫病防治,也不能一味依赖行政手段。
2020年1月23日

税收确定性原则亟待落实

翁一、刘林鹏:税收应具有稳定性、可预测性,为各类经济主体降低额外的风险和难度,降低交易成本与不确定性。
2019年6月12日

创新者可以后天培养吗?

王军: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更多创新相关活动,如科技博物馆、科普讲座等,是后天培养创新者的有效途径。
2019年6月11日

租购并举如何落到实处?

刘波:中国住房租赁市场要向规模化、集约化、专门化的方向发展,但重点应是增加供给,提供优质服务,保护租户利益。
2019年4月2日

中国的“厕所革命”应该如何进行?

王建宝: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从内心重视厕所,以克己复礼的精神规范自己,以慎独的心态使用厕所特别是公共厕所。
2018年3月23日

公共医疗保险为何会“撑不住了”?

张林:医保池子支出结构本末倒置,医保悖论不断放大的“腐败”和逆向选择,是公共医保捉襟见肘的直接原因。
2017年12月27日

中国大城市政策中的多重博弈

刘远举:如果没有解决意识形态与社会治理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必将受到长期抑制。
2017年11月29日

看待浙大“学术新规”的两种逻辑

刘波:按照学术自治的逻辑看,这确是咄咄怪事,但在中国,这其实只是普遍政治化、行政化的大学现实的冰山一角。
2017年9月22日

老小区加装电梯的“民生工程”如何落地?

沈凌:政府应当承认低层住户在加装电梯中的房产价值损失,推出合理的补偿计算机制,加快这个利民工程的落实。
2017年9月13日

检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邹至庄:在1980年中国政府决定限制生育是没有必要的,这么做弊多于利,建议以后政府决策前征求经济学家的意见。
2017年8月31日

扰乱市场的“民生工程”应缓行

沈凌:杭州市准备动用财政资金对住宅加装电梯,以方便住高层的老人,这真的是一个普惠于百姓的“民生工程”吗?
2017年8月30日

大城市应当善待流动儿童

聂日明:留守儿童能否进城读书、能否在父母身边成长,这是影响全中国以及各个城市长期发展潜力的重大因素。
2017年8月11日

从公共政策视角看中国反腐

孙晶:中国这一轮反腐是对几十年来依靠旧体制“疲劳驾驶”的一次大修,目标是增强中央政府和最高层的执政权威。
2017年6月15日

“人虎相残”背后的法律、伦理与社会困境

李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规则与伦理?就此进行超越个案的探讨,可以避免人虎相残后陷入无谓的相互伤害。
2017年2月6日

FT中文网年度好文推荐:公共政策

2016年中国公共空间缩窄,权力傲慢、法治不彰、社会不公、秩序失范、民生艰难、环境恶化等情况导致焦虑情绪积累。
2016年12月27日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