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兑付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A股大跌,经济凛冬将至

徐瑾:贸易战重起波澜之际,A股再现千股跌停。从基本面来看,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或国际冲突,都有牵连。
2018年6月20日

资管新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生态再造

李海涛:长期看,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将改变当前中国扭曲的风险收益曲线,并最终压低真实无风险利率,长期利好以股票市场为主的风险资产。
2017年11月30日

债转股:披着市场化运作外衣的“预算软约束”

郑志刚:来自拉美、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及东北特钢历史上的债转股案例表明,政府干预色彩越浓厚,通过债转股化解债务危机成功的可能性越小。
2017年11月13日

中国债券收益率低吗?

熊赟:和国内其他资产类别相比,债市泡沫恐怕还是比较轻的。刺破泡沫时若避重就轻,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2016年12月28日

投资者该如何使用CDS?

欧阳辉、孟茹静:经历过美国次贷危机的人,或许都对CDS敬畏三分。如今中国推出CDS,投资者该如何使用它?
2016年11月25日

中国公募债违约第一单意味着什么?

中国中信证券邓海清:湘鄂债违约标志以流动性为主导的信用利差定价机制有望得到改变;中国信用利差与国债收益率呈现正相关,与美国完全相反。
2015年4月9日

中国或现首例企业债本金违约

中科云网和新大地集团均缺乏资金履行债券回购义务,中国或将出现首次企业债本金违约。对它们的处置将成为判例,考验中国政府直面债市道德风险的意愿。
2015年4月3日

从货币政策看打破刚性兑付

摩根大通朱海斌:中国央行引入货币政策新工具,乃因传统工具不畅,违约警报总在最后一刻解除。刚性兑付加上金融市场半市场化,制约了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2014年8月22日

中国为何仍未出现大面积信贷违约?

市场原本预期中国会在4月到7月间出现信托产品违约高峰,但实质违约却并未发生。美银美林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中国各方在合力推迟一场“中国版次贷危机”。
2014年7月31日

“35号文”剑指刚性兑付

徽商银行蔡浩:银监会近日发布“35号文”,此举意在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回归代客理财,为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做铺垫。对银行客户而言,新规的影响暂时还不会体现。
2014年7月18日

互联网金融不是风险越少越好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蔡凯龙:中国互联网金融从以前对风险的漠视走到另一个极端:过于严格控制风险。但创新必然有风险,应像投行一样做好风险操作,而非一味监管。
2014年7月11日

中国中央政府将引导部分地方债违约?

中国安邦集团研究总部:超日债成为中国打破刚兑的起点,但刚兑的焦点并不在产业债,而在城投债。中国地方政府能否保住刚兑的神话,才是今年最重要的看点。
2014年3月27日

超日债未暴露中国核心信用风险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石磊:超日债违约虽有标志性,但未直击中国信用债市场要害,那就是反映政府信用的城投债。为城投债等资产交易兜底的银行业才是核心风险所在。
2014年3月25日

超日违约对债市冲击几何?

中国社科院学者张明:超日违约是违规发债、过度扩张与行业产能过剩的综合结果。三四线城市的民营房地产开发商,也可能成为企业债与信托产品违约的重灾区。
2014年3月20日

必须打破刚性兑付怪圈

摩根大通朱海斌:刚性兑付已成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毒瘤,应尽早打破这一怪圈。政府应致力于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违约机制,尽量避免个别违约演化成为系统性信贷危机。
2014年3月19日

中国能承受更多违约冲击吗?

当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说,中国经济出现违约“难以避免”时,他很可能不是专指山西海鑫钢铁集团,但也许海鑫很快就会考验李克强的决心,因深陷三角债务的海鑫折射了其它许多类似企业的困境。
2014年3月14日

李克强:个别债务违约难以避免

中国总理暗示,中国政府能够容忍该国影子金融体系出现个别违约
2014年3月13日

刚兑打破为金融监管提出新问题

超日债违约成为压倒中国刚性兑付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以预期市场的风险偏好会降低。随着更多违约情况发生,如何鉴别违约欺诈行为则是监管者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2014年3月5日

信托警报解除是谁的胜利?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沈建光:信托“刚性兑付”不破结局看似皆大欢喜,但显示决策层未对应对首次债务违约做好准备,长期解决思路还需从规制设定上努力。
2014年1月29日

王女士的危险投资

深圳王女士最初买进金开1号时,以为它得到了中国工行的担保,十分保险,不料却加入了一场危险的赌博。金开1号的准违约,只显示出中国影子银行风险的冰山一角。
2014年1月29日

“刚性兑付”要破,但不是现在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刚性兑付”就像一根腐朽的立柱,撑起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一大块,贸然砍掉会引发坍塌。首先要做的,是搞清楚谁最初立起了这根柱子。
2014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