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话题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版《欲望都市》才好看!

Luning Wang:中国女性的“欲望”与“都市”更好看。欧美女性的“欲望”是找到安稳,中国女性的欲望伴随更多破圈、破层和越级向上。
2021年1月22日

一趟没有健康码的跨国旅行

Louis Hothothot:因为身份证和手机号均过了期,飞到中国后我无法申请健康码。出了隔离酒店,我心怀忐忑飞回家乡。
2020年11月13日

英国巴宝莉柜姐的绿植生活

胥一凝:英国巴宝莉柜姐阿丽西雅,业余时间经营绿植网店,生意兴隆。她的特殊户外运动是:捡垃圾。
2020年11月5日

名媛经济,欧美也有

Luning Wang:“假装有,直到真的有”的装富产业链,并不是新鲜事。真假名媛,各有各的经济模式。
2020年10月15日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书店?

范庭略:几家诚品书店关张,日本茑屋书店要开张。新书店已成为设计大师的竞技场,成为打卡胜地。如今,书店到底在扮演什么角色?
2020年9月9日

纽约流行“Walktail”

小子:在纽约,边走边喝酒是违法的。疫情期间,买杯鸡尾酒,边走边喝,成了纽约街头一景,并有风靡全美的势头。
2020年8月14日

解封后的英国生活

何越:封国4个月,仍然没教会英国人全体戴口罩。从前英国人见面拥抱亲吻,现在保持社交距离是常态,拥吻变飞吻。
2020年8月12日

疫情纽约:催生最美街道

小子:疫情大反转,现在的纽约餐厅,不管曾经多高级,也只能开路边摊。一度停满车的街边,瞬间那些花儿绽放盛夏。
2020年7月23日

偏见,从贴标签开始

宋佩芬:“无意识偏见”正成为欧美企业热门培训课程。从为印度人、黑人贴上“吃咖喱”、“体育好”的标签开始,偏见就开始形成了。
2020年7月1日

极限运动:生命与自由无法单选

王巧丽:在中国翼装飞行女孩失事前一天,荷兰5个青年在疫情解禁后第一天冲浪遇难,引发生命与自由的讨论。
2020年6月3日

旅欧华人:“微歧视”中的身份定位

王巧丽:在荷兰,反歧视是政治正确,并受法律保障,但“微歧视”依然会在心里投下阴影,并由小伤口积累成大伤口。
2020年5月20日

我为FT写了50年园艺专栏

福克斯:50年来,我每周写园艺专栏,我不打算停下来。我生活的另一面是担任牛津大学古代历史学家。
2020年5月15日

荷兰:停课,也停学

王巧丽:荷兰孩子在小升初就开始分流。疫情期间,在线课程和作业都很少,孩子的学习按下“暂停键”。
2020年4月29日

疫情下,杨安泽为何以亚裔身份“为耻”?

刘裘蒂:杨安泽认为,亚裔美国人应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拥抱和展现美国身份”,这在美国亚裔中引发轩然大波。
2020年4月16日

“戒严令”下的伦敦生活百态

张璐诗:英国“戒严令”允许“每天一锻炼”;限购令比想象中严格。如今超市的货架日趋正常,卷筒纸依然缺货。
2021年10月28日

澳洲超市:恐慌性“肉短缺”

艾米:在澳洲的“悠长假期”,让我亲历一个肉品出口大国最不应出现的情况:吃不上肉的恐慌。
2020年4月1日

杭州“隔离”记

钱真多:入夜了,急促的敲门声吵醒了已入睡的高龄父母,两位全副武装的人宣布我们这个一梯四户的单元全部在家隔离……
2020年2月18日

疫情中国:走了形的生活

白天:疫情期间,中国全民宅家。疫区人人自危。相比网上求医的绝望无奈,最大的幸福就是健康地呆在家里。
2020年2月11日

绿叶菜:疫情生活的安慰剂

郑静:绿叶菜是中国餐桌上的必备品。疫情中,它代表的不仅仅是维生素,更是生活的正常秩序和安全感。
2020年2月6日

从胡同里来的老北京司机

杨缘:刘师傅在FT北京分社工作25年后退休。他心直口快,有幽默感,让FT外国同事领略了胡同的逻辑。
2019年11月25日

D&G:“致敬中国”为何搞砸?

Ella Bee:企业走出国门,跨文化管理是必修课。“事故”背后,往往是无知、偏见、傲慢、愚蠢,或者以上全选。
2018年11月23日

子女留学,中国父母的焦虑病毒

吴迪:中国留学市场的“碎钞机”主力军是中学生,父母大多70后,有留学经验的很少。他们为何焦虑留学?
2018年8月8日

被科技城市忽视的“落伍者”

王尔山:智能城市默认所有人都是智能手机使用者。但如今技术发展太快,那些技术“落伍者”被城市忽略了。
2018年7月30日

中国知名高中的核心竞争力

肖经栋:除了生源优秀外,在学校的教育资源、家长支持力度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京沪深等地名校各有不同。
2018年2月28日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