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舆论

舆情驱动的时代,政策如何保持定力

刘远举:现代社会各种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不是靠看几条短视频就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政策应该在舆情面前保持定力,这才是真正地对大家负责。
2024年3月29日

防疫政策如何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满意

徐海娜:新冠疫情绝对是一个“乌卡时代”的挑战。这就要求政府和整个社会要非常地有“韧性”。
2022年12月12日

人们为什么越来越无法容忍不同意见?

聂日明:让观点之争转变成为切身利益之痛,卷入到意识形态化的循环中,进而造成人群对立和社会撕裂,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恐非幸事。
2022年8月25日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司马南们”至少当前不合时宜

曹辛:司马南等网红的共同立场是以左翼思想为旗帜;操作方式是以民粹影响中国的内外政策。这在当前的中国国内形势下,客观上相当不合时宜。
2022年8月22日

“新两个舆论场”的挑战与机会

刘远举:算法带来流量形成信息茧房,由此形成暴虐的民间舆论,也指向平台本身,因为平台是“资本的”,短视的商业精英成为了自己的掘墓人。
2022年1月11日

算法推荐、信息茧房与舆论投机

王鹏飞:在更大的层面上,信息茧房中的群体,会越来越大,通过沉默的螺旋,通向社会舆论的极化。
2021年11月26日

除了气候承诺,中国还应向世界说什么?

张锐:中国国际形象容易遭遇质疑式的“二元对立”解读,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言论,可供国内未来气候行动和气候传播借鉴参考。
2021年11月12日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实现“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前提是实事求是

曹辛:提高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前提首先是要有基本的实事求是立场,并与被传播对象之间寻找到认知上的最大公约数。
2021年6月7日

后真相时代与民主的终结

汪铮:这是一个思想与观点泛滥而事实与真相不再重要的年代,人们观点差异巨大又执着己见和歧视异见的年代。
2019年9月27日

与FT共进午餐:周濂

这位青年哲学学者走出书斋,与我们对话当下: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坚持温和理性?LGBT问题对今日中国为何重要?大转型时代,个体应当如何自处?
2019年7月2日

刘强东案风云:如何抵抗舆论代理人之战

宋志标:舆论代理人之战不是是非之争,而是数人头、论规模。“公道自在人心”的乐观说法在信息操纵中完全不起效,很可能只会沦为笑柄。
2019年5月6日

中国社会需要更多的“存疑主义”

岳源:培养公众的“存疑”意识,不仅能够减少个人损失和社会成本,也能形成多元的意见环境,让真理越辩越明。
2018年8月23日

世界越来越平,内外很难有别

笑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分割国内外两个舆论市场的高墙正在坍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018年8月3日

崔范之争背后的那些舆论、税负往事

刘远举:神仙打架,百姓看戏,最终吃瓜群众中的少数人发现身上负担又重了一层,而更多人则陶醉在打土豪的幻觉中,以为自己福利多了一点。
2018年6月4日

浙大冯钢事件中公共辩论为何失范?

陈振铎:浙大教授冯钢四年前的一条微博再度引发风波。一场本可能深入展开的讨论,为何会偏离问题的出发点?
2017年11月1日

“辱华”演讲呈现出的中国舆论场

刘远举:在柴静的《穹顶之下》中,他们只批评数据的某处误差;在杨舒平的演讲中,他们假装只看到了演讲修辞的夸大。
2017年5月26日

中国中产阶级正走向网络舆论前台

李玲:中产阶级从网络舆论中沉默的少数这一角色转换出来,成为主导力量,背后是中产阶级对于自身处境的担忧。
2017年2月20日

反对特朗普的国际主流媒体错了吗?

刘波:民主、文明、包容的建设筚路蓝缕,其毁灭却往往在顷刻之间。始终提醒这种可能性,正是严肃媒体的职责所在。
2017年2月13日

科技与真理的奇怪矛盾

桑希尔:在我们这个时代,发现和传播真理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人们只听自己爱听的故事,忽视不想听的事实。
2016年10月19日

四起袭击事件之后的德国舆情

杨祺轩:德国人对四起背景、原因不同的袭击的讨论,最终集中到了难民与安全政策上,显现出“政治工具化”倾向。
2016年8月2日

酒店遇袭事件中的舆论偏离

陈贺振:在女生酒店遇袭事件的讨论中,人们从一开始的表达愤怒,到之后的讨论自卫方法,舆论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偏离。而这种偏离,正在消解着舆论的合力, 无助于推动公共事件的解决。
2016年4月7日

“鸡血捐款”暴露中国公益事业隐患

FT中文网撰稿人才让多吉:安徽发生的“狗咬骗捐”事件再度挑起中国网民口水战。习惯性地依靠“泪点”筹款,已成为中国社会互助机制健康发展的最大隐患。
2015年10月26日

台湾舆论中的族群议题光谱

厦门大学教授邹振东:“省籍议题”、“中国台议题”和“统独议题”,构成了台湾舆论的三大主轴。但其实族群议题是个假议题。中台议题、统独议题不过是为了选票。
2015年9月9日

2014消失的“大V”

FT中文网撰稿人陶舜:伴随着“大V”的消失,“五毛”在2014的中国舆论场终于熬出头,俨然登堂入室,而网信办却开始了世界范围的游说。
2014年12月26日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