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0.8元/天 立即订阅
吉莲•邰蒂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频道首页
全球经济
中国经济
贸易
环境
经济评论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中国经济
关注
该不该看好中国?
吉莲•邰蒂:高盛表示看好中国,认为无需过于担心欧元区危机。然而,假如事实证明这种乐观是错的,冲击将会十分惨重。
2010年5月26日
爱尔兰
关注
爱尔兰为何没有陷入动荡?
FT专栏作家邰蒂:在希腊大罢工之际,同样面对沉重债务、必须大幅削减财政支出的爱尔兰,却没有陷入动荡。这个问题值得欧洲许多国家研究。
2010年5月14日
美国银行业
关注
令人头晕的美国金改法案
FT专栏作家邰蒂:美国参议员多德提交的金融改革法案有1300多页,令人望而生畏。我在银行业和政界见到的几乎每一个人,似乎都没有真正阅读过其大部分内容。
2010年5月6日
高盛
关注
谁敢与高盛为敌?
FT专栏作家邰蒂:对律师和咨询师来说,今后数月是继续对强大的高盛持又妒又怕的态度,还是与高盛对着干,站出来公开指证高盛的不是?
2010年4月27日
新加坡
关注
新加坡有意脱离“哈佛模式”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从近期历史来看,大部分时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都对资产庞大的大学捐赠基金充满嫉妒与艳羡。然而,同众多美国金融品牌一样,哈佛和耶鲁的名字如今在亚洲等地似乎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2010年4月16日
达沃斯论坛
关注
全球监管改革的“双轨制”
FT专栏作家邰蒂:各国监管人士在达沃斯似乎接受了美国单边推出的沃尔克计划,允许在金融监管以“双轨制”进行,但这有一个问题。
2010年2月4日
分析:中国羽翼伸向全球
尽管希腊政府断然否认曾经请求中国投资者购买其国债,但在达沃斯论坛上,几乎每一位商界领袖或银行家都在讲述,中国人正如何将触角延伸至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领域。
2010年1月29日
银行家
关注
终结者2与银行家
半年前,全球最大几家投行的处境让人想起了电影《终结者2》的场景。而现在,银行家们会重振旗鼓,像终结者机器人那样重新杀回来吗?
2010年1月27日
银行家
关注
资金向东走?
FT专栏作家邰蒂:我并不认为英国开征的奖金税会赶走银行家。但从根本上讲,未来数十年金融业务可能走近资金聚集的地方,如香港、圣保罗、上海。
2009年12月14日
主权债券
关注
主权债券是新“次贷”?
FT专栏作家邰蒂:主权债券在此次危机中表现出色,引发银行追捧与囤积。但这种“开车时只看后视镜”的做法,或许将忽略眼前新的危机。
2009年11月26日
衍生品
关注
衍生品清算所不是魔杖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许多政治家一直在寻找顺手的魔杖,好一举解决复杂金融工具带来的问题。衍生品清算所就常被视为一根这样的魔杖。
2009年11月12日
AIG
关注
AIG阴魂不散
FT专栏作家邰蒂:数十亿份信用违约互换合约拖垮了金融巨擘AIG。一年过去了,许多银行仍然在数据提供上拖拖拉拉。一场AIG式灾难卷土重来的风险依然存在。
2009年10月10日
结构性投资工具
关注
为何要留心巴克莱的“地窖”?
FT专栏作家邰蒂:如今,结构性投资工具几乎成为禁忌。最近,巴克莱宣布把123亿美元信贷资产出售给“新成立基金”Protium时,我不由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2009年9月23日
切尔西
关注
切尔西足球队的启示
FT专栏作家邰蒂:最近,切尔西因涉嫌以不当手段挖走其它俱乐部球员而遭到国际足联重罚。这为银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2009年9月17日
托宾税
关注
该不该对金融交易征税?
FT专栏作家邰蒂:大约30年前,经济学家托宾率先提出对金融交易征税,以遏制短期货币投机。那么,世界是否需要一种全球性的“托宾税”?
2009年9月11日
银行家
关注
为何没有多少金融家获刑?
FT专栏作家邰蒂:在美国储贷丑闻中,有1072名美国储贷协会官员被判监禁,2558名银行家被判刑。在本轮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受到惩罚的金融家却寥寥无几。原因何在?
2009年9月7日
金融中间商
关注
为何不提美国金融中间商?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在日本,中间商被视作弊端。在西方,美国金融界中间商泛滥的现象,评论人士几乎从未涉及。原因何在?
2009年8月27日
金融
关注
被颠覆的全球化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本轮金融动荡粉碎了之前对于21世纪银行业的众多假定,而随着信心渐渐枯竭,商界领袖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对全球化的依赖呢?
2009年8月18日
印钞
关注
欧美印钞后果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目前,欧洲和美国央行向货币市场注入了数额惊人的资金,但银行业管道即使没有破裂,也出现了严重堵塞。
2009年8月12日
投资者
关注
投资者患上“亏损”综合症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高盛调查显示,90%接受调查的银行客户都对未来感到担忧,但担忧通胀和担忧通缩的人几乎一样多,几乎没有人持中立态度。
2009年7月29日
美国房地产
关注
美国房地产仍是“重头戏”
FT专栏作家邰蒂:美国消费、经济及西方银行资产负债表均与房地产密切相关。有分析师认为,美国房价可能继续下跌,这将为经济复苏打上问号。
2009年7月15日
金融危机
关注
全球金融危机起源
在20世纪90年代,华尔街投行摩根大通一支年轻团队设计了一种新的营利方式信用衍生品。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揭示了这个金融妖魔是如何出瓶的。
2009年7月14日
银行界
关注
银行界的眼中钉
FT专栏作家邰蒂: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金融学教授亨利•胡反复强调信用衍生品风险,为此被银行界视作眼中钉。最近,他就所谓的“空心债权人”问题发出警告。
2009年7月2日
大银行
关注
让大银行“瘦身”
FT专栏作家吉莲•邰蒂:在全球监管领域,开始了一场围绕银行“规模”的辩论,瑞士央行副行长提议限制银行规模。他认为,不应让银行“大到无法倒闭”。
2009年6月22日
|‹
上一页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