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租赁发展透视-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五周年 专区- FT中文网
中国租赁业正在窗口期

进入租赁行业20余年的刘小勇被业内人士戏称为“三个代表人物”。刘小勇是海航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资本”)执行董事长,海航资本旗下租赁公司在国内较早涉足飞机和航空发动机融资租赁业务,目前投资的9家租赁公司涵盖了租赁行业内的三种企业性质:有金融牌照的金融租赁公司、持商务部牌照的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和中外合资租赁公司。海航资本目前拥有国内A股市场唯一的上市租赁公司——渤海租赁。

或许就因为代表行业内的多种企业性质,刘小勇说他有义务提醒中国租赁业:“不要被暂时的快速发展冲昏了头脑,从中国非银行金融行业六七年一次大调整的发展规律看,不能忽视可能到来的新的租赁行业大调整。信托行业就是例证之一,目前正在进行行业经营模式的调整。”刘小勇认为,中国的租赁业和信托一样,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问题,监管部门可能会针对出现的行业普遍性问题和风险隐患作出政策调整,而这种政策一般都对行业影响极大。

行业处在窗口期

刘小勇认为,中国租赁行业的风险体现在其目前正处在窗口期,而且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叠加的窗口时期。

首先是行业调整的窗口。中国的租赁业务经过6-7年的高速发展,随着业务高速扩张,在进入行业选择、资产管理及风险控制上必然要经历一个考验。同时,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产业行业的发展必定调整放缓。再加上租赁公司服务的大部分企业也都在升级转型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一定会拖累到金融服务业,而金融服务业里比较弱小的就是租赁业。“身体弱的先感冒,大银行可以承担的风险,租赁公司承受不起。”

其次,目前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窗口。如中国租赁企业大量介入的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前景尚不明朗,看不清中央是否持续给政策支持,但从最近1年多来看,地方融资平台正在调整期,或许也要经过一次大的洗礼,大量和政府基础设施关联的租赁公司很难独善其身。

除了上述两个外部原因,刘小勇认为租赁企业本身的一些问题也为未来发展埋下了隐忧。“很多租赁公司做的不是真正的租赁,比如一些银行系的租赁公司有做‘小银行’的影子,第三方租赁公司又盲目做项目,一二十个亿的注册资本、区区几十个人,什么业务都敢做。另外,目前的租赁投资也过热,人人都想做租赁公司,但是缺乏资产管理能力。”

刘小勇也担心租赁企业的过分多元化。纵观全球,排名在前十位的租赁企业涉入的产品线几乎都不超过二、三个,甚至有几家大企业都仅仅做一个产品,比如飞机或船舶,而国内许多租赁公司的产品线却几乎没有少于三个的。

资产证券化短期内不是出路

刘小勇认为,中国租赁行业面临的另一个较大的问题是资金配置,目前大都在用成本较高、期限很短的资金去做收益较低、期限很长的项目,一旦资金的配置跟不上,或资金成本持续提高,租赁企业就没有利润,甚至很快面临亏损。“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目前的资金市场利率浮动,这一点和欧美成熟租赁市场不一样,欧美市场的利率相当稳定。”

海航资本旗下租赁公司现在坚持做的业务,五年租赁期限的项目就配套五年期限的融资安排,十五年的就配套十五年期限的融资安排,尽管中间可以用一系列金融工具保证租赁企业的收益,但为了防止风险,一定要让资金去做匹配性项目。“因为中国的租赁企业并没有更多的通道保障收益。国外利率、汇率的掉期、金融工具、衍生工具等非常健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也非常容易实践。但中国不一样,资产处理没有出口。如果租赁企业不把租赁期限内的成本推算做出来,未来不容乐观。”

全球其他国家解决资金期限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两个,第一,开辟租赁资金的多渠道来源。推动租赁公司上市,到资本市场上去寻找源源不断的再融资,而且用市场化的利率。第二,做资产的证券化。但是目前的中国,由于多种原因,租赁资产的上市融资和证券化市场还很不发达。

刘小勇提倡在政策性突破难以实现的情况下,租赁企业应多转向技术型突破。“比如让租赁资产去交易所交易,以此解决后续的资产出口问题。海航资本现在跟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探讨,是否可以把某些租赁资产放到交易所去交易,交易的程序就按照资产交易所现行的程序,因为对应资产,投资者也感兴趣。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是这样,美日贸易逆差的时候,大量的养老资金和社会资金都通过资产交易进入租赁市场。”

刘小勇认为,比起其他资产退出的通道,到交易所去交易更安全。因为交易所既是政府开设又在金融监管的框架之内,再加上交易所的投资人群体资质良好,在降低交易风险的同时又更有助于行业规范。

节能减排是行业蓝海

对于租赁行业的未来发展,刘小勇最看好的业务领域就是节能减排。“北京连续的雾霾加快了节能环保行业的进程,接下来城市的公交、供热系统都要改造,而一旦改造就需要最先进的设备,中国并不是买不起这些设备,但是由于收益慢,企业不愿意投,地方政府迫于资金的压力想投又投不起。而租赁公司天生就是做长线投资的,应该整个行业进军节能减排领域。”

刘小勇认为,节能减排,中国租赁行业大有作为。一方面政府所需,节能减排战略一定会持续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会像房地产,政策反复。另一方面,从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资主体上讲,租赁最合适进入。任何一个能源管理项目的规划期限都较长,初期也都需要大量投资,政府的财政分配是不可能一次性拿出这笔钱的,租赁公司可以接下来做。“我们现在正在寻找全国节能减排的大项目”,刘小勇认为节能减排项目将为租赁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比如某个地方政府想要改造当地的供热系统,该系统可能一次性需要投资500亿元,但政府的财政预算可能每年只能拿出50亿元用于此项目,分10年支出。这时候租赁公司可以一次性拿出500亿先帮政府接下这个项目,既解决了政府的资金问题,又找到了优质资产。刘小勇说早些年曾有一个电力改造的项目,改造方的规划显示改造后用4年节约下来的用电量就可以覆盖项目初期的投入,但由于地方财政难以一次性投入而没能实现。“要是有租赁公司接下了这个项目该有多好,比起一些租赁公司拥有的日渐折损的资产,这个项目的长期收益空间巨大。更何况,碳排放指标现在已可以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