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如何认识和正确把握中美关系?

贾康:中美现在过了临界点,丛林法则要起主要作用;在继续演变的过程中,中国可能性空间就在于我们能选择什么,怎样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2018年10月29日

防弹少年团:中国文娱产品国际化的启示

窦文宇:近年BTS风靡全球乐坛,为韩国软实力带来了巨大提升,中国的文娱产业可从这个案例中汲取经验,或许能成为中国创造外汇的新途径。
2018年10月25日

时局艰难,中国应避免什么?

钱军辉:中国要全力避免跟美国发生军事冲突。“冷战”一旦转为“热战”,那么中国很可能会被孤立,对华鹰派遏制中国的目标就达到了。
2018年10月25日

运气对成功有多重要?

文森特:成功者往往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财富精英》作者齐特尔曼认为,他们这么说只是为了避免嫉妒。
2018年10月25日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又一道“限速器”被打开

兰顺正:没有了这个“限速器”,美俄必然在中导领域进行再一次你争我赶,这将对世界战略稳定体系构成冲击。
2018年10月24日

特朗普:玩推特的拿破仑?

拉赫曼:特朗普或许是黑格尔描述的那种本能的政治家,在不自觉中充当了时代精神的化身。让特朗普的反对者欣慰的是,这种人的结局通常都很糟糕。
2018年10月24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让民众受益?

梁海明、冯达旋:如果看桥不是桥,把“功夫”放在桥外,也许有助于解决港珠澳大桥的发展困局。
2018年10月24日

高层喊话:稳经济关键在于稳民企

徐瑾:高层喊话,揭示提振经济核心还在于民企,没有民企健康发展,没有企业家信心,经济难以破局。政策风向后,如何落实是也是关键。
2018年10月23日

国资入主民资后,公司治理发生怎样变化?

郑志刚:对于新一轮“国资并购潮”,此举究竟是通过并购重组改善资源配置效率,还是“国进民退”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显现?
2018年10月23日

投资人力资本是一项紧迫任务

金墉:世界银行最近推出人力资本指数,对各国教育与健康领域的投资进行排名。各国必须认真对待人力资本投资。
2018年10月22日

为何中国人不该抵制美国商品?

刘裘蒂:美国企业带来的竞争驱动了中国国内创新和进步。中国消费者若采取持续敌对态度,将播下恶意的种子。
2018年10月19日

特朗普“轴辐施压”的对华贸易战策略

张锋:美国认识到需要通过重新谈判的双边贸易关系来限制贸易伙伴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以孤立并分割中国的经贸网络。
2018年10月19日

政治因素令牛市脚底打滑

沃尔夫:眼下是危险时刻——远比许多人意识到的更危险。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仍将照常轰隆前行,是一种幻想。
2018年10月18日

改革开放40年后,台商下一步往哪走?

林瑞华:台商在改革开放40年间,已在大陆经历数波起伏,当前的中美贸易战、汇率变化,以及大陆对国内科技产业的扶持,也让台商面临更大的挑战。
2018年10月18日

总供给收缩须警惕“滞胀”风险

樊磊:如果因“稳增长”而总需求回落速度偏慢,可能需要警惕滞胀风险;中长期而言,中国仍需要推进结构性改革避免潜在经济增速过快下行。
2018年10月18日

职工参与私企民主管理,中国官方意图是什么?

邓聿文:官方意图是通过加强企业职代会和职工董事、监事的制度建设,让职工参与成为企业治理机制的一部分。
2018年10月17日

开放汽车市场打破贸易战僵局

邢予青:贸易战起源于双边贸易不平衡,实施专门针对美国产品开放的双边政策,或是打破僵局更为有效的策略;汽车产业链长度和广度,是钢铁产业无法相比的。
2018年10月17日

宏观政策如何破局?

沈建光:货币政策效果有限,财政政策是发力方向。更加开放的中国对于海外仍有吸引力,中国仍有成本低廉、完整的产业链、消费潜力等比较优势。
2018年10月17日

访王缉思:美国发动贸易战不是为了离开中国

美国发动贸易战并不是想彻底离开中国,而是想改变中国的行为,赚更多的钱。但有人也在做中美脱钩的最坏准备,这是危险的。
2018年10月16日

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沙盘推演

程实、钱智俊:短期内,美债收益率将保持高位震荡,虽然继续突然跳升概率不大,但债市长期承压的格局和美股的调整将进一步延续。
2018年10月16日

自由秩序的症结不在对手而在自身

明肖:导致自由主义体系衰落的,是其固有缺陷本身,维持现状、拒绝改革、夸夸其谈地抨击民粹主义者毫无益处。
2018年10月16日

对华关系升温在加纳国内引发争议

《人民日报》称,中国“受到加纳政府和人民的交口称赞”,但加纳民间人士称,该国普通人对中资反响并不热烈。
2018年10月16日

如何在可持续投资领域把握先机?

陈敏兰:可持续投资对于秉持盈利最大化原则的投资者也具有意义,其回报有望超越传统投资工具,并能够对人类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产生正面影响。
2018年10月16日

“一带一路”与马来西亚——邓秀珉访谈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邓秀珉表示,如果中国在向一些项目提供贷款时不谨慎,会带来不好的国家形象,会被质疑动机。
2018年10月15日

大国兴衰与贸易政策选择

大国之兴替,是理解贸易政策选择的永恒逻辑。多边自由贸易,而非歧视性的特惠贸易协议,才是实现自由贸易的正确道路。
2018年10月15日

诺德豪斯:姗姗来迟的诺奖获得者

王军:经过一生努力,诺德豪斯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竖立起一座学术山峰,赢得“气候变化经济学之父”的声誉。
2018年10月12日

诺奖和诺奖之外

许成钢:今天的中国比以往更加关心研究与开发,更加注重科学与技术,但试图超出市场或控制市场去推动研究与开发,去左右经济增长,则往往适得其反。
2018年10月12日

赞比亚债务危机取决于中国

金奇:赞比亚的债务困境主要源于近来向中国债权人大举借款,中国可能会为其债务问题提供至少部分解决方案。
2018年10月12日

诺贝尔奖:拥抱技术创新,爱护自然环境

夏春:诺德豪斯教授是环境经济学家,而罗默教授则被视为主流宏观经济学家,两人并列获奖初看很像“拉郎配”,但细想又觉得这次诺奖委员会的决定非常高明。
2018年10月11日

新经济“蜕变”进行时

程实、钱智俊:科技革新在供给侧与产业升级的结合,在需求侧与消费升级的结合,都将产生最具活力的投资机遇,中国新经济发展亦将因此获得相应的比较优势。
2018年10月11日

需求端,供给端,还是改革端?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瑾:供给经济学骤然走红,它能拯救中国经济吗?如不对以往无效投资进行痛苦清洗,那么不足以解决经济固疾,要点在于改革端。
2015年12月2日
|‹上一页‹‹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32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