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CMRC朗润经济评论》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频道首页
全球经济
中国经济
贸易
环境
经济评论
中国经济一图览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经济
经济评论
TPP:美国的独角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余淼杰: 不给中国发TPP邀请函并非无心之失,而是源自美国期待在新世纪亚太经济体中唱独角戏的算盘。中国缺位的TPP对亚太经济发展显然不利,除了韬光养晦,中国如何应对?
2011年11月22日
金融危机离中国有多远?
北京大学教授黄益平:地方债、企业跑路、影子银行、房价大跌等问题失控,都可能令金融危机由风险变为现实。金融危机是国际经济生活常态,政府大力推进金融改革或最有利于长期发展。
2011年11月16日
G20暂别强劲增长
北京大学卢锋:G20会议没有沿用“强劲”增长表述,显示对增长目标的务实调整。全球经济伴随着金融危机进入调整期,强劲与可持续之间存在鱼与熊掌之难。
2011年11月10日
中美贸易失衡新解
北京大学副教授余淼杰:美国参议院再次认定中国是“汇率操纵国”。除去加工贸易,中国一般贸易为逆差,如何避免为他人做嫁衣裳?增加对美进口或是唯一新解。
2011年11月3日
高房价压低生育率
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建国:华人社区生育率之低令人费解,中国生育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常规理论对此难以解释,而房价与生育率之间关系则易为人忽视。
2011年10月27日
2011诺奖属于宏观经济学
中央财经大学黄志刚: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萨金特和西姆斯所提理论和技术看似理论性很强,但为观察经济规律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效工具。
2011年10月20日
中国经济面临减速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卢锋:从近年新一轮景气周期的增长特点看,中国或将告别两位数经济增长率,未来应适当调减经济增速预期。
2011年10月13日
征地制度是地方债膨胀的根源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生王子:在中国征地制度下,地方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供给,从而在快速城市化中拥有创造信用的强大能力,从根本上造成地方债的迅速膨胀。
2011年9月8日
经济增长过快不划算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卢锋:经济增长是好事,但是应管好货币,防止总需求过度扩张。对中国来说,过度扩张会通过贸易条件变动,导致国民福利的不必要损失。
2011年8月25日
标普想干嘛?
卢锋、陈彧西:美国信用评级下调,激起千层浪。应如何认知评级公司这个“市场怪物”?一家美国评级机构能对美国政府叫板,或提示了其体制的制衡机制和调整能力。
2011年8月18日
美国公司“不差钱”未必是好事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卢锋:在美国政府深陷财务困境之际,美国企业却坐拥异常充沛的现金流。二者其实是一个苦藤上结出的两个果实。
2011年8月11日
中国服务业比重真的那么低吗?
徐滇庆、李昕:2009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只有42.6%,甚至低于津巴布韦。这个统计数据肯定存在问题,而中国税收制度是背后的主要原因。
2011年8月4日
中国劳动报酬比重真的在下降吗?
徐滇庆、李昕:从统计数据看,1992年到2008年,中国人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但在一般人感觉中,收入水平却在逐步提高。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
2011年7月28日
中国居民消费真在“萎缩”吗?
在今日起推出的“澄清数据困惑”系列文章中,经济学者徐滇庆、李昕试图为一些常见的、却容易混淆的经济数据提供更准确的解读。系列开篇着眼于中国CPI数据。
2011年7月21日
负利率推动高房价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徐建国:低利率环境会刺激住房投资需求,催生高房价。美日楼市泡沫都与低利率有关。中国因此迫切需要改变目前负利率的状态。
2011年6月16日
“中国模式”的进出口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余淼杰:按道理,人口众多的中国应主要出口劳力密集型产品。但事实上中国出口最多的不是衣服和鞋,而是交通运输设备和机械产品。为什么?
2011年6月2日
谁在为中国央行买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陈建奇:为应对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中国央行不得不大规模对冲外汇占款,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普通百姓都得为此付出代价。
2011年5月26日
中国贸易条件变差之后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中国今年第一季度贸易条件创1993年以来最差水平,导致国民收入损失,并与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关系密切。
2011年5月5日
中国劳动市场火爆的隐忧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2011年中国劳动力市场有望继续“量价齐增”的势头。但在“就业-工资双增长”背后,也存在多重隐忧。
2011年4月7日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潜流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李远芳:海啸或战争的影响就像海面上的浪花,真正重要的潜流,是国际经济力量消长的结构性变化。分析大宗商品国内外产能和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2011年3月31日
关于《CMRC朗润经济评论》
《CMRC朗润经济评论》专栏由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CMRC)向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独家提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隶属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负责主办“中国经济观察”季度报告会和定期发布有关宏观经济的“朗润预测”等项目,拥有一支长期关注宏观经济态势的著名教授团队。他们将轮流执笔撰写这个专栏。
热门文章
1.
美中贸易谈判进展甚微
2.
对中美经贸谈判,中国需要一个双赢协议
3.
中美在北京恢复贸易谈判
4.
当心中国在贸易谈判中的“红线”
5.
《流浪地球》:科幻大片有了中国视角
6.
我的新年期许:用两张“票子”取代两根“杆子”
7.
1月份中国CPI、PPI双双表现不佳
8.
英国防大臣对华言论引争议
9.
调研:中国消费者对华为的偏好度提升
10.
沙特王储面临空前国际压力
上一页
‹‹
1
2
3
4
5
6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