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贸易

程实、张弘顼:借力数字经济的突破与发展,中国贸易正发生由微观到宏观的渐次变革,这势必将帮助中国贸易适应全球化新趋势,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2023年7月26日

儒家经济圈:为世界面临的挑战贡献智慧与解决方案

项兵:儒家经济圈各经济体所表现的种种特点有可能在推动全球化、共同富裕、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重大问题上做出更为积极和重大的贡献。
2023年8月4日

淄博、南宁与合肥,城市应该如何经营

刘远举:经营城市也是一桩生意,有成功也就会有失败。但是,个体做生意用的是自己的钱,而经营城市用的是别人的钱,用的是老百姓的钱。
2023年7月26日

中国的经济支持措施将如何落地?

政治局会议正视了中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受到市场欢迎。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希望在不提供太多刺激的情况下使复苏走在正轨上。
2023年7月26日

政治局会议透露什么信息量?

徐瑾:继表态促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之后,中共中央政治会议对经济形势给出了一系列新提法。有些说法超出了市场预期,释放的信息值得关注。
2023年8月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誓言支持经济

中国领导人誓言要刺激消费者支出,解决失业问题,并向房地产行业提供更多支持,但此次备受期待的会议没有公布多少细节。
2023年7月25日

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量创纪录

中国正在利用廉价的俄罗斯原油建立库存并出口成品油,表明对俄罗斯的制裁让中国获得了双重好处。
2023年7月20日

中国宏观刺激政策如何走?

聃丘泰、温建东:中国经济增长不如预期,政府短期不能慌乱,更不能“出拳快,出手重”,应该意识到中国社会客观存在两个稳定的“压舱石”。
2023年7月19日

如何应对中国经济不断加大的“温差”?

沈建光:面对下行压力,宏观政策需进一步发力;提高财政赤字或发特别国债,用于新基建投资和消费券;进一步大幅降息,加大房地产松绑力度。
2023年7月19日

《没有贸易是自由的》——莱特希泽关于特朗普对华关税战的经验总结

特朗普主政时期的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的新书,论述了美国既要消费也要生产——还要在全球经济中赢得朋友。
2023年7月20日

中国不会像日本那样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

“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迹象集中在民营房地产开发商身上。要抵消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和消费的疲软,中国政策制定者需要向整个私营部门施以援手。
2023年7月18日

重估中国出口

梁岩:如大环境不进一步恶化,出口中短期前景或比市场预期乐观一些;应继续稳定贸易部门就业,推动改革开放,避免更大范围“国进民退”。
2023年7月17日

历史主义方法论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机理

翁一:回眸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如果只有开放层面的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而不对个人和企业进行微观机制再造,就不可能取得今日之成就。
2023年8月4日

美国官员淡化立即放松对华贸易限制的希望

尽管华盛顿近期加大了与北京的外交接触,但美国财长耶伦表示,现在放松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还“为时过早”。
2023年7月17日

中国经济二季度增长乏力

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将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进一步压力。
2023年7月17日

5.5%,是怎样一种温差?

徐瑾:上半年GDP5.5%,怎么看?宏观与微观存在温差,以谁为准?未来需要更明确的政策方向性信号,稳就业就是稳经济,核心就是稳民企。
2023年8月4日

央行官员称中国将避免通货紧缩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称经济“动荡”在疫后复苏期间是正常的。
2023年7月14日

6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降

6月份,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下降12.4%,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最大同比降幅。
2023年7月14日

印钞机开得冒烟了,但钱却不见了

张林:货币供给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大家都有钱,反而有可能是一种经济紧缩、资产抛售的短期结果,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023年8月4日

全球为通胀发愁,中国为什么面对通缩风险?

中国为何逆全球通胀趋势而行?通缩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政府将会拿出哪些经济支持措施?
2023年8月4日

中国房地产市场难以恢复生机

政府支持房地产开发商的政策并没有转化为投资者对这个行业的信心,房地产销售也依然不景气。
2023年7月14日

辜朝明的大衰退:有力的解释,错误的药方

徐瑾:日本经济学家辜朝明在国内开始流行出圈。他的理论有什么奥秘,对我们了解日本过去或解决中国当下问题有什么启发?要刺激还是要改革?
2023年8月4日

中国经济濒临通缩

分析人士预计,最新数据将促使中国加大经济刺激力度,包括促使央行继上月降息之后再次降息。
2023年7月10日

产业链迁移,如何影响中国出口?

沈建光:短期看,欧美经济陷入“滞涨”,是中国出口下行的主要原因。全球产业链呈现本土化、区域化、逆全球化,“去中国化”如何影响长期走势?
2023年8月4日
|‹上一页‹‹1516171819202122232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