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对日并非“黑船来航”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黑船来航”比喻19世纪美国对日本的冲击,代表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影响。当今中国崛起的确让日本感受到猛烈冲击,但这与当初的美日互动不同,中国的影响基本是“规模”冲击,而非“文明”冲击。
2014年11月24日

分析:中美“各说各话”

奥巴马结束对北京的访问时,美方宣布了中美达成的协议,但中国媒体很少提到这些协议,其报道侧重点也与美方迥异。双方用各自的语言各说一套,这已不是第一次了。
2014年11月14日

中国南海战略的驱动力

独立评论员鲍林:中国在南海动作频繁的主要动机并非图谋能源和海产,而是缘于对该地区战略地位的看重、以及深埋领导层心中的历史观念。
2014年8月27日

张岱、丘吉尔与香港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他和《主场新闻》的困境,正是香港的缩影——香港不断要试图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政治与知识的人格,但却只能依附于新的中国秩序。
2014年8月14日

如果中国经济走弱

美国地缘政治观察家卡普兰:中国迅速扩张的军事实力正在令亚洲海洋局势日益紧张,但与此相比,如果中国经济走弱,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欧盟各国都会遭受严重影响,世界的不稳定将加剧。
2014年8月1日

媒体札记:中国方案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中国用竖版地图宣示南海主张,展示自信,互联网阵地上也积极对外提供“中国方案”,但对内的各种新举措仍未盖过围绕香港问题的争论。
2014年6月25日

当拉美遭遇“中国感冒”

FT亚洲版主编皮林:中国的崛起曾让拉美国家受益不少。但当中国经济开始放缓,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拉美该如何建立一种不再单纯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对外经济关系?这个问题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样也值得思考。
2013年8月5日

书评:中国崛起体现法家思想复兴?

FT亚洲版主编皮林:《富强》一书作者认为,中国的复兴与重新发现实用主义的法家传统密不可分。中国近现代思想家的共同动力是:战胜屈辱,实现国家富强。
2013年7月17日

西方“注定”会衰落?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中国和印度的重新崛起,以及巴西、土耳其和其他国家实力的上升,导致了全球力量的再平衡。但历史并非是沿着直线发展的。
2012年5月28日

中国到底想要什么?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我们很清楚西方希望从中国得到什么,也清楚中国不希望从西方得到什么,但就是不清楚中国希望从自身的崛起中得到什么。
2011年7月6日

大国竞争:中国准备好了吗?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金融危机给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带来了沉重打击。中国也不失时机地宣扬这一点。但《红色资本主义》一书认为,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尚未作好支撑其参与大国竞争雄心的充分准备。
2011年2月14日

正视亚洲世纪

FT亚洲版主编皮林:专注于亚洲事务的作家帕特里克•史密斯认为,随着物质进步,亚洲会出现某些意义更加深远的现象,那就是自信和克服历史怨恨。
2010年11月29日

中国崛起的障碍

FT亚洲版主编皮林:中国的崛起常常显得如此不可避免,以致人们很容易就会忽略横亘在其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障碍。
2010年11月30日

中国能“和平”崛起吗?

FT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不管以什么方法衡量,中国不久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一划时代的转变将意味着什么?世界会形成一个制衡中国的联盟吗?
2010年11月22日

“中国世纪”尚未到来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即使中国GDP在2030年超过美国,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与美国平起平坐,因为中国经济只会在规模上赶上美国,在构成上仍不可同日而语。但认为中美冲突将不可避免的想法,可能会成为导致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
2010年5月20日

中国应该“傲慢”吗?

安邦咨询公司高级研究员贺军:目中无人不是真正的强大,不恰当的傲慢则更是轻率的表现。一个表面傲慢的中国,既不是世界的需要,也不是中国的需要。
2010年1月11日

当中国主宰世界

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认为,中国崛起将推翻现代化等于西化的模式,中国将成为世界文化霸主.其最高追求不是效仿西方,而是夺回其 在世界优秀文明中 应享有的地位。
2009年6月17日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