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宏调或因失业问题而放松

中国安邦集团研究总部:中国中央政府将会层层要求地方政府加大力度缓解失业问题。在经济转冷之下并不轻易松动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可能因为失业问题恶化而放松。
2012年8月21日

中国宏观调控面临多重矛盾

FT中文网专栏作家沈建光: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多元化,以及政府过度使用行政手段以期快速达到目标,使得政策执行往往缺乏连贯性。
2012年8月1日

中国无意大举刺激经济 亚洲股市应声下挫

新华社称,中国无意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提振经济,此后市场情绪恶化
2012年5月31日

中国经济放缓利于再平衡

有些人担心,中国消费增长可能随着经济放缓而趋于停滞。龙洲经讯的白安儒则认为,由于家庭收入仍在增长,消费增长不太可能大幅下滑。在他看来,当前的放缓可能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
2012年5月30日

中国的政策选择

坚持原计划?实施低度刺激?还是重新祭出2008年大规模刺激的“法宝”?在欧债危机肆虐、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之际,中国高层正在权衡各种政策选择的利弊。
2012年5月30日

温家宝呼吁推动稳增长

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尽管他的措辞与以往相比只有细微变化,但这番话引发亚洲股市和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强劲反弹。
2012年5月22日

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罗奇:中国不会像许多人担心的那样很快迎来硬着陆,那些唱衰中国的人只会自讨没趣。中国在管理经济方面的表现远胜过多数人。这方面中国甚至可以给世界上一课。
2012年3月9日

中国减速将殃及世界

FT记者汉妮•桑德尔:中国政府对自身的宏观调控能力越来越有信心。其他国家千万别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幸灾乐祸。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影响,很可能要比对中国自身的影响更大。
2011年12月13日

一个四万亿就够了

FT中文网财经评论员徐瑾:四万亿有三大弊端难以回避。中国2012年如何复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再度定调。笔者看来,出路或在于通过有纪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约束“闲不住的手”。
2012年9月14日

分析:中国钢铁业的紧缩体验

经过了一年的信贷收紧以及为房地产行业的降温,中国的调控措施已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钢铁、水泥和铜等原材料行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
2011年11月10日

中国冶金企业警告信贷过紧

宝钢、武钢和中铝称,客户要求推迟交货,拖欠货款的风险上升
2011年10月27日

调控指向软着陆

FT中文网撰稿人吴锋:在连续4个月下滑之后,中国制造业出现止跌企稳的趋势。当前的问题是,宏观调控如何收放,才能将经济保持在“软着陆”通道。
2011年8月24日

“再危机”阴影下的宏观调控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聂日明:宏观调控的关键在于预见性的逆周期操作,这并不容易。宏观调控要考量成本,更要尊重市场,尤其是在“再危机”阴影笼罩下的今天。
2011年8月19日

中国宏观调控的乱局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倪金节:收紧货币、打击通胀和挤掉泡沫已成为各方共识。按常理,政策也该朝着这些目标执行。但本该匹配的制度变革,却拖了调控的后腿。
2011年8月19日

宏观调控绝不是微观控制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聂日明:不厘清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就永远会出现“调控向左,市场向右”的乱局,就永远会存在“打着调控谋私利”的猫腻。
2011年5月6日

中国宏观政策重心开始转换

安邦咨询:如果说2009年下半年是中国宏观政策调控开始转折的时刻,那么,2010年就是一个宏观政策重点转换的关键年头。
2010年2月20日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