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讨论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与FT共进午餐:周濂

这位青年哲学学者走出书斋,与我们对话当下: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坚持温和理性?LGBT问题对今日中国为何重要?大转型时代,个体应当如何自处?
2019年7月2日

思想、知识与价值:公共知识分子的三重导向

荣剑: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必须同时是有思想的、专业的,并且是价值导向的。在互联网时代,他必须始终具有问题意识:我的知识是为谁而生产?
2018年12月29日

浙大冯钢事件中公共辩论为何失范?

陈振铎:浙大教授冯钢四年前的一条微博再度引发风波。一场本可能深入展开的讨论,为何会偏离问题的出发点?
2017年11月1日

中央美院葛宇路挑战了什么?

陈振铎:当下太需要葛宇路这样的艺术家,为公共生活提供有趣创意并引发讨论,中央美院应为产生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2017年7月31日

酒店遇袭事件中的舆论偏离

陈贺振:在女生酒店遇袭事件的讨论中,人们从一开始的表达愤怒,到之后的讨论自卫方法,舆论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偏离。而这种偏离,正在消解着舆论的合力, 无助于推动公共事件的解决。
2016年4月7日

雾霾激辩中的理性局限

苏州大学教授董洁林:一方面环保议题中“非理性”泛滥,另一方面精英们与公众的情感链接存在断裂。政治海洋中,“感性”有其力量。
2015年3月13日

思维的雾霾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舆论变成了今日烂泥塘式的场所。我们毫无怀疑精神,却陷入了“神经质的怀疑主义”;思维单调、雷同,却又在最基本的问题上都无法达成共识。
2015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