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第三眼》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频道首页
政经
商业
金融市场
股市
房地产
社会与文化
观点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在台湾感受钓鱼岛“危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台湾,政府与民间对待钓鱼岛纷争的态度截然不同。与我交谈的大多数老百姓态度淡漠,并认为政府只想借“危机”提高自己的公信力。
2012年10月30日
美国观察家眼中的“中国风险”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麻省理工一位学者告诉我,中日纷争正让美国观察人士重新检视“中国风险”,他们尤其感兴趣的是中共高层对待民族主义情绪的态度。
2012年10月17日
写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年之际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两强”格局正在深刻影响中日两国的民族心理,可以说两个民族正在打一场“心理战”,这种敏感心理让很多外交议题变得更为复杂。
2012年9月29日
危机中的“信息不对称”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中日领土争端,既受历史趋势和两国内政影响,也有沟通不畅、信息错位等“技术原因”,两国都迫切应对国民做更全面的事实交代。
2012年9月20日
离开中国前的心里话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我将离开中国,前往美国。这不是抛弃中国,而是为了深化我与中国间的情感联系,让我能够更加客观、冷静地观察、解释和参与中国。
2012年7月25日
傍晚的扬州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扬州。朱自清故居。他的雕像的眼神使我感动:这是知识分子的本貌,坚韧、温和、孤独……用行动说话,挺得住底线,不失去爱心。
2012年5月30日
北京离重庆有多远?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薄熙来的命运向中国政治提出的只是挑战,而不是机遇。底线的保住,不等于蓝图的诞生。
2012年5月22日
感受疼痛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我很嫉妒村上春树的自律与放松,自信与理性,自由与孤高。我不得不承认,我已爱上了写作,并祈祷自己能一辈子写下去。
2012年5月9日
外交与民主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我看来,日本近年来属于外交弱国,中国则是外交强国。但从米德的观点看,不能否定中国“出现错误决策时没法纠偏”的可能。
2012年3月28日
日本灾后一年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追悼“东日本大地震”周年。不管从短期还是长期看,影响日本国家战略走向的三个课题是,去核化、空洞化、老龄化。
2012年3月14日
“两会”有感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一个正常的公民社会里,知识分子的作用是什么?我想有三种:一是制衡权力,二是启蒙公民,三是推动共识。
2012年3月7日
低效的伦敦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我作为来自日本、又生活在北京的人,对于伦敦社会的运转方式极为不适应,这里太慢,太慢,还是太慢。
2012年2月22日
警惕“新迎合主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我看来,西方自由民主模式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都难以维持发展水准,它们都在遭遇同一个敌人:迎合主义。
2012年2月16日
“崩溃”前夕的雅典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我来到了古代民主的发祥地雅典。处于欧债危机中心的雅典市民虽对政府政策不满,但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言谈举止来看,我根本无法感受到希腊经济的崩溃。
2012年2月8日
中国走向海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海运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多年来是谁在维护中国海上生命线安全,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美国海军的作用不能忽视。
2012年1月11日
谁为中国高铁负责?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不管刘志军为中国高铁的发展做了多少贡献,铁道部形成“一人负责”的局面肯定是不对的。这是他真正的错误。
2012年1月4日
日中首脑谈什么?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野田佳彦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日中关系很重要,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符合两国共同的利益。”此话没有错,却过于抽象。
2011年12月28日
“在金正恩同志领导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不管铁幕背后的平壤发生了什么,至少朝鲜新的党中央已经形成,金正恩的领导地位也被北京承认。朝鲜会顺利实现权力交接吗?
2011年12月20日
中国改革止步2012?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中国既然会在苏联解体后迅速地抛弃计划经济模式,那么,在欧洲出了问题后,中国也完全可能会对西方模式进行反思和批判。
2011年12月14日
微博能推动民主吗?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长远看,微博一定能推动中国的民主。不过,民主显然是有次序的。光有舆论的碰击,不代表民主一定就会被推动。
2011年11月23日
关于《第三眼》
一个日本人,用中文为一个国际化的媒体写专栏,试图从“非中国人”的第三双眼的独特视角,解读与中国息息相关的事件、现象和问题。 作者加藤嘉一,1984年生于日本伊豆,2003年4月“非典”高峰时来到中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自从2005月4月亲历“反日游行”开始,在海内外媒体发表言论。2012年8月离开中国,迁往美国,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客座研究员。
热门文章
1.
美国通胀压力已在酝酿之中
2.
人事更替:朝鲜劳动党八大的新意、乱象与隐患
3.
拜登推出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
4.
“阻断法”:中国政府开始设计对美“优势抵消战略”
5.
美国企业界能与特朗普割席多久?
6.
英国人如何看待死亡与葬礼?
7.
小米被美国列入黑名单后股价大跌
8.
推特封特朗普号事件中的公权、私权与言论自由
9.
蚂蚁集团IPO搁浅令国际投资机构进退维谷
10.
美国制定新规以阻止引进中国技术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