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不能轻易放松货币政策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尹中立:在“信贷规模”上游离一直是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软肋。要想确保货币与信贷的合理增长,就应该以史为鉴不要轻易放松货币政策。
2011年11月16日

隐秘的信贷数据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最新公布的信贷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正在加快放贷力度。市场正在酝酿流动性的宽松前景。
2011年11月15日

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调整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当前中国通胀压力逐步减轻,多数城市房价停止上涨,紧缩货币政策效果正在显现,实体经济面临的信贷环境已经过紧,政策变调的前奏已经开始。
2011年11月8日

中国货币政策出现放松迹象

7天回购利率和1年期利率互换周三大幅回落
2011年11月3日

中国应考虑立即放松货币政策

澳新银行刘利刚:中国出口企业的外部困境可能因欧洲危机进一步恶化、国内中小企业钱荒加剧、房地产颓势蔓延,都在加剧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
2011年11月2日

温家宝发出的货币政策信号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温家宝《求是》文章,伴随着8月数据带来的通胀预期降温,或许意味着年内货币政策将是“三不”:不加息、不提准、不放松。
2011年9月6日

质疑中国央行透明度

财经媒体人由曦:中国央行此次扩大存准金缴纳基数,据市场估算,效果或相当于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央行仅以通知下发商业银行,透明度值得商榷。
2011年9月5日

美联储官员对货币政策存在分歧

伯南克要想在FOMC在9月召开的会议上促成共识,面临巨大困难
2011年8月31日

中国扩大银行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

意在遏制表外放贷,估计将冻结约9000亿元人民币
2011年8月30日

伯南克:可能再次放松货币政策

美联储主席此言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
2011年7月14日

中国会不会放松银根?

FT中文网经济评论员吴铮:中国6月PMI指数大幅下滑,但数据公布后内地和香港的股市不降反升。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估计宏观政策将发生调整。
2011年7月5日

中国通胀峰值或推延至三季度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下半年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尚小。通胀峰值可能推延至三季度出现。抗通胀仍将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紧缩货币政策还需坚持。
2011年7月7日

享受全球经济下滑?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我钦佩BIS前些年有关货币和金融风险的警告,但我不同意该机构的观点,即全球应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因为这低估了全面紧缩的障碍。
2011年6月30日

中国7天期回购利率创下三年高点

担心现金紧张局势的央行本周悄悄进行了至少500亿元人民币的逆回购
2011年6月23日

谁在对经济问题胡扯?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我的朋友提姆•康登致函本报称:“财政主义者的凯恩斯主义,就像历史一样,是胡说八道”。我想说的是,他自己对历史的借用是胡扯。
2011年6月9日

中国地下信贷令人忧

中国如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地下贷款池,总规模可能已达数万亿元人民币。政府必须压缩这一泡沫,以防地下钱庄规模庞大的违约影响正规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2011年6月7日

Lex专栏:“理想的”通胀指标

央行行长们不可能把资产价格加入通胀率中,以创造出一个无所不包的价格指标。但指望通过一种指标来衡量货币政策的成功与否是愚蠢的。
2011年6月7日

谁在为中国央行买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陈建奇:为应对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中国央行不得不大规模对冲外汇占款,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普通百姓都得为此付出代价。
2011年5月26日

过紧的货币政策危害更大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刘海影:中国央行紧缩举措频频出手,但过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源于央行对通胀成因的误读,由此造成的金融市场扭曲对民营经济伤害甚大,可能危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大计。
2011年4月19日

美国货币宽松时代可能终结

如果美联储在下周会议上闭口不谈后续的“QE3”,将意味着他们有意收手
2011年4月18日

“宽财政、紧货币”政策应该调整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刘海影:“紧货币”并非通货膨胀的对症之药,“宽财政”则并无必要,该政策组合带来财政结构恶化、民营经济受损的代价,有待调整。
2011年4月11日

中国的“影子银行”

在中国,银行仅提供了一半的融资来源,大量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资金的企业只有求助于地下银行,即影子银行。这让中国的贷款额度形同虚设。
2012年12月14日

欧洲央行确定利率应通盘考虑

欧洲央行理事斯塔克:欧洲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最好的做法是从整个欧元区考虑,同时这也并不意味着忽视成员国之间财政状况的差异。
2011年4月7日

不市场,必两难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有人认为,中国央行错误判断市场。这种评判过于苛刻,短时间内三次加息后,央行正在走向通往正确方向的轨道上。
2011年2月12日
|‹上一页‹‹4647484950515253545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