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札记 - FT中文网
媒体札记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媒体札记:三桩案件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晋宁案件告破,但在过去两天,公众的关注被三桩性犯罪案件转移,舆论反应夹杂着官民对峙、贫富分野,也引发了“人民内部矛盾”。
2012年5月28日

媒体札记:孔子和人权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中国和美国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人权论战,为这场论战增添特色的是孔子。孔子学院教师签证事件,让那些夹杂爱恨的情绪借此还魂。
2012年5月25日

媒体札记:任督二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在微博上称有41名学员打通了任督二脉,那些“看热闹”的外地都市报,将此视为制作戏谑标题、版式的好机会。
2012年5月24日

媒体札记:好人难做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调查显示77.9%的人痛感当前做好人的成本高,评论家们唏嘘不已,而如果是公务员“做好事”,如深圳公务员擦皮鞋,反响就更复杂了。
2012年5月23日

媒体札记:渔民回家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新华社通告中国被扣渔民获释返回的20个字,出现在了几乎每一个今日出版的媒体上,市场化媒体则以各种途径为统一口径加大音量。
2012年5月21日

媒体札记:简朴秀与主旋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在骆家辉“简朴秀”争议之后,《北京日报》又称“唱响主旋律是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各家媒体的微博在第一时间将此论推荐给网民。
2012年5月18日

媒体札记:“忘恩负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昨日微博传出朝鲜扣留中国渔船索要赎金的消息后,一些民间意见领袖不禁大骂。午后,此消息以外交部发言人答问方式得到部分证实。
2012年5月17日

媒体札记:只争朝夕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学习时报》称中国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至少还需要10年”,《北京日报》官方微博要求骆家辉公布财产则遭到网络取笑和反攻。
2012年5月16日

媒体札记:北京、重庆48小时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48小时里的棋局变幻,虽早已排定,但一招招腾车换帅,看起来依旧步步惊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全民全程直播的最高层人事变动。
2012年3月16日

媒体札记:一道坎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金正日去世消息在中国引发的轰动程度不言而喻,而另一桩延后公开的新闻,则被民主主张者视为更重要,那就是发生在乌坎的抗议事件。
2011年12月26日

媒体札记:你实名了吗?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一经颁布,即成为震动中国互联网舆论的头条新闻。反对者认为微博实名制措施侵犯言论自由。
2011年12月19日

媒体札记:PM2.5的味道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上周北京的阴霾天气令一些民众恐慌,对官方口径的狐疑和怨气再次汇聚。与此同时,一些持不同立场的媒体间再次发生口水战。
2011年12月12日

媒体札记:倡导“好风气”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中国官方加大打击网络谣言,被广泛视为“开明”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奉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北京日报》也都呼吁媒体多做正面报道。
2011年12月5日

媒体札记:校车外交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这本是相对平静的一周,至少没有出现足以震惊全国的恶性、负面事件。但难得的平静还是在周六被打破了,因为一则外交部网站上的稿件。
2011年11月28日

媒体札记:汉奸与五毛

FT专栏作家徐达内:由“孔和尚”公开斥责南方系媒体而起的骂战具有延续性和娱乐性。有关公众人物发言礼仪的讨论结束后,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对峙才是议题实质。
2011年11月21日

媒体札记:“窝囊”怪谁?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发生在深圳的联防队员入室强奸、丈夫不敢做声的事件,让观者五味杂陈。但“窝囊”怪谁的问题还没解决,媒体伦理的纠结已迅速泛起。
2011年11月14日

媒体札记:“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公共议题中,像“援欧”这样的在“两个舆论场”中观点基本一致的,已属少见,更多的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如北京空气质量之辩。
2011年11月7日

媒体札记:文化强国梦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宣传官员调动媒体推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改革攻势。在“文化强国”号角下,与“限娱令”并行的另一个战线正是整治网络谣言。
2011年10月31日

媒体札记:小悦悦之殇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在那个名叫小悦悦的女童遭遇悲剧之后,中国社会涌动了一场混杂痛苦自责、愤世嫉俗、哀声叹气、拍案而起的大规模全民检讨。
2011年10月21日

媒体札记:革命百年之后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一周以来中国社会对辛亥百年的回顾中,取向差异不仅体现在官方与网络舆论场之间,也体现在由民间意见领袖掌握麦克风的媒体渠道中。
2011年10月14日

媒体札记:纪念乔布斯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五大门户将美国民众“占领华尔街”抗议金融资本家运动的进展暂且搁下,把最醒目的位置留给“25年来最成功的CEO”。
2011年10月8日

媒体札记:地窖与天宫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一周里“糟糕事”频发。与列车斗殴相比,另一桩命案更具备抓住中国受众的畅销元素——因为除了暴力之外,它还有性,以及百试不爽的主角:公务员。
2011年9月30日

媒体札记:你爸爸是谁?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有微博调侃:“老子是儿子的通行证,儿子是老子的墓志铭。”“X二代”仗势欺人的故事在各地流传,例如马文聪,例如“京城四少”。
2011年9月23日

媒体札记:五毛党和八毛党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缝肛门”余波仍在,深圳又陷入“八毛门”。人民日报直问《医生为何总被质疑》,称媒体在娱乐中赚足眼球,医生成为“沉默的羔羊”。
2011年9月16日
|‹上一页‹‹1718192021222324252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