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会员专享
《中间论坛》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频道首页
Lex专栏
A-List
专栏
分析
评论
社评
书评
读者有话说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重新发扬“中华帝国”优良传统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主(要民)族马虎、宗教宽容、文化多元、民族融合,这些在深层是相辅相成的,是中华帝国的主要优良传统之一。
2009年12月25日
“恶治”与“良治”,分裂与统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恶治在少数民族地区若是长期得不到有效纠正,就会催化分裂意识。所以,良治是抑制可能的分离独立趋势的法宝之一。
2009年12月18日
“二杆子”撑不住红色大帝国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70年中,苏联《宪法》规定加盟共和国可以自愿退出的权力从没存在过,因为苏联军事力量使这一条款毫无意义。
2009年12月11日
极端主义管治不可持续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用不受法律约束的专政办法管治社会(包括处理民族关系),具有加速力。开始辗碎前面的人,最后也将操作它的人卷在轮下。
2009年12月4日
“党内轮流坐庄”可保民族平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列宁提议以“党内轮流坐庄”制度来保护民族平等,斯大林则对它釜底抽薪,以暴力消除任何不听话的倾向。
2009年11月27日
苏联的民族关系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为什么那时候列宁要保留这个恼人的“分离权”在苏联宪法里?又为什么列宁对斯大林民族政策等方面产生不满?
2009年11月13日
执政党不上马克思的“当”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政党承认各民族享有几项关键自决权,其中包括“分离权”。
2009年11月6日
“民族区域自治”与“分裂主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对苏联的民族问题资料读得越多,越是在它那面镜子上看到中国的曲折反光——注意:是曲折的而非直接的反光。
2009年11月2日
回到60年前,走向未来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回到60年前,从那个理想目标再出发,中国就一定能在20年里变成人民主权的名副其实的共和国。
2009年10月19日
批驳“对全国人民的一种侮辱”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早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就强调说,中国只有实行民主宪政,给人民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才能赢得这场战争。
2009年10月22日
五四普世价值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今年距离“五四”运动已有90个年头。尽管离那场启蒙运动已过去近一个世纪,依然有不少常识性的问题仍在中国受到质疑。
2009年8月5日
胡耀邦与中国改革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却从来没有消失,尽管越来越少,而胡耀邦是越来越少的理想主义者中一个坚定的“不悔者”。
2009年4月16日
四十年研磨出的文革通史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马若德主讲的“中国文化大革命”长期以来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公共选修课之一。早在1968年,马若德就已经敏锐地感到中国文革的非同寻常,将其定为自己一生的研究方向。
2009年3月27日
“还债”观:重建改革道德之源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要扭转当今很多中国民众对“改革”的负面看法,就应该重拾早期部分中国领导人具备的“向老百姓还债”的改革观,这种可贵的“还债”观消逝已多年。
2009年3月6日
官僚制与中国改革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古希腊是民主制度的故乡,古中国是官僚制度的故乡。”官僚制是国家治理最根本的中国传统。过去30年,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强大,不受有效约束的官僚特权加速了腐败的精致化。
2009年2月13日
中国执政党的“第三春”?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全世界执政的共产党,绝大多数只有“第一春”。中国共产党一反惯例,热烈拥抱资本主义,才有了颇富活力的“第二春”。它能否再反常态,争取“第三春”的到来呢?
2009年1月23日
大众资本主义:中国的出路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拉动内需”是中国喊得最响的口号。在中国的体制下,这个口号有很大的误导性。不点破它下面掩盖的老病灶,就会丧失在危机时刻让中国发展模式正确转型的可能。
2008年12月19日
“小众资本主义”难以持续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三十年前,中国从毛式的“共同致贫”,转向邓式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称之为“小众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光辉层面之下的结构性问题,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下,逐一展现。
2008年12月18日
大乱、大治与“大窒”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几个月来,在中国多个地方发生的性质类似、规模不小的骚乱事件,触及了中国治理的神经中枢:中国社会为何难以摆脱“乱—治—乱”的非良性循环?答案:要害是在“大乱—大治”之后,插入了“大窒”。
2009年6月15日
“清官比贪官更坏”后面的智慧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清官比贪官更坏”背后的智慧,是惟恐官员不坏、惟恐政治不烂、惟恐民众不怒、惟恐天下不乱的最顶级革命智慧——令人惊恐的智慧。
2008年10月31日
关于《中间论坛》
作者丁学良,1992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一直从事比较现代化的研究和教学,先后工作于哈佛大学本科生院、国立澳大利亚大学亚太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作者先在FT中文网开设《回望30年》专栏,后在本网站开启新专栏《中间论坛》,试图在“国家”和“社会”的中间、在“政权”和“财权”的中间、在“极左派”和“极右派”的立场中间、在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中间——即在所有这些极易发生张力的两边之间,发出评判。
热门文章
1.
每周时事分析:也谈中国人为何多不愿打疫苗
2.
2021年中国GDP增长目标:6%以上
3.
围猎中国跨境电商卖家——一场针对中企的知识产权诉讼乱象
4.
恒大汽车为什么能让香港富豪大出手?
5.
不必拯救县域中学
6.
对冲基金借“再通胀交易”大赚
7.
为何英国疫苗注射覆盖率能居欧美之冠?
8.
零利率是如何挽救并购市场的?
9.
为保供应链安全,特斯拉摇身“镍矿顾问”
10.
2020年贝莱德香港上市ETF遭遇大规模资金流出
上一页
‹‹
1
2
3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