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迪恩•拉赫曼 - FT中文网
吉迪恩•拉赫曼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美国转向“管好自己的事”

FT专栏作家拉赫曼:今年达沃斯论坛的非官方口号将是“美国归来”。但不应将美国经济复苏与“超级大国”卷土重来混为一谈。实际上,美国正慢慢退出世界警察角色。
2014年1月24日

乐观情绪回归达沃斯

FT专栏作家拉赫曼:自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以来,世界经济论坛历届年会都萦绕着一种危机感。今年,阴霾减弱,恐慌有所消退,金融崩盘的威胁似乎令人放心地远去。
2014年1月21日

深刻反思一战教训

FT专栏作家拉赫曼:今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当代大国政治家应该更多地反思一战教训: 1914年,当时的传统世界霸主英国之所以被卷入战争,正是因为它与崛起中的德国互为对手;如今的危险是,因担心中国的崛起,与日本结盟的美国可能被卷入亚洲的冲突。
2014年1月13日

2013年全球五大事件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在我看来,2013年五大事件分别是:斯诺登爆料、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默克尔再次当选德国总理、阿萨德东山再起、埃及政变。中日对峙也是影响东亚乃至全球的大事,但今年它仍在缓慢发酵中,并未爆发,所以,我没有把它列入其中。
2013年12月31日

难以理解的2013美国重返中东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克里就任国务卿第一年的重点是重返中东。奥巴马曾大肆宣传的重返亚洲战略似乎被搁置。从两地的人口和经济重要性来看,这一选择让人难以理解。
2013年12月27日

西方对未来失去信心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尽管非法移民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欧美,但西方却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信心。一项全球民意调查这样询问:“你们国家的孩子是否将比父母生活得更好?”肯定答案的比例分别是:美国33%、英国17%、法国9%、中国82%、印度59%。西方的悲观与发展中世界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
2013年12月11日

普京为何在乌克兰问题上失算?

FT专栏作家拉赫曼:普京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构建覆盖前苏联大部分地区的俄罗斯势力范围,乌克兰若倒向西方,该目标就会彻底破产。但对乌克兰发生的反俄抗议,普京只能怪自己。
2013年12月4日

奥巴马必须战胜以色列游说势力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对于奥巴马,与伊朗达成核协议可能相对容易,更难的是面对以色列及其在美国国会的支持者。这些势力正大力游说,反对此项协议。
2013年11月29日

中日如何避免战争?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很难想象中国或日本真的想发动一场战争,但风险在于,两国围绕争议岛屿摆出的军事姿态会引发一场意外冲突,并由此演变为一场全球冲突。如果想避免两败俱伤的军事冲突,中日两国就都需要改弦易辙。
2013年11月20日

各国为何纷纷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FT专栏作家拉赫曼:中国和日本都计划成立自己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但要搞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还需观察这些机构到底有多大权力、它们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重心。
2013年11月15日

中国能再次证伪质疑吗?

FT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不论是外国评论员,还是中国本土博客作者,都经常预言中国将陷入经济和政治危机。但这些预言已经屡次被证明是错误的。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领导人显得充满自信,但我仍然有一丝疑虑。
2013年11月6日

侵犯人权者可以松口气了?

FT专栏作家拉赫曼:随着经济实力从西方转向东方,西方各国正在取悦此前被它们视为拥有糟糕人权记录的国家,这让新的国际司法体系受到考验。
2013年10月31日

监听门:坏事变好事?

FT专栏作家拉赫曼:监听事件对美国造成的短期损害十分严重,而且还在不断加重,但这一事件也可能有一个长期的好处:奥巴马政府可能最终将不得不约束一下本国情报部门的触角范围。
2013年10月30日

美国能再次逃脱惩罚?

FT专栏作家拉赫曼:美国一直没有因为不谨慎的行为吃到苦头,这令其日益自私自满。目前共和党和民主党这对怨偶间的吵闹,更可能伤害无辜的旁观者,而非他们自己。
2013年10月9日

默克尔: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

FT专栏作家拉赫曼:与老一代德国政治家不同,第三次胜选的默克尔承认德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并明确表示她有意捍卫德国国家利益。看懂这一点,就能理解她处理欧元区危机的方式。
2013年9月25日

美国信誉不靠枪炮维系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全球地位遭受的两次最大打击,都源于错误的军事干预,而美国外交政策的最大胜利(苏联帝国的解体),却没费一枪一弹。
2013年9月18日

德国选战为何未谈及叙利亚?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叙利亚问题在美英法引发争论之际,德国选民却在争论“素食日”,德国政治人士甚至不想就叙利亚问题展开辩论。
2013年9月13日

世界需要美国当全球警察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奥巴马对军事打击叙利亚犹豫不决,并不意味着美国要全面退出全球警察的角色,但此举将被对手视为示弱。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后,美国人厌倦了对外战争,但全球对美国作为世界警察这一角色的倚赖,远远超过美国人意识到的程度。
2013年9月4日

美国在中东进退两难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埃及和叙利亚局势,都对奥巴马构成明显而紧迫的挑战。美国应该终止对埃及的援助吗?应该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吗?
2013年8月28日

埃及现在需要稳定

FT专栏作家拉赫曼:目前,必须把恢复埃及的稳定放在重新举行选举之前。政治压迫和无视自由看起来确实很可怕,但更加糟糕的是发生内战。
2013年8月22日

日本出格言行威胁亚洲和平

FT专栏作家拉赫曼:日本政客最近频频“失言”、“失策”,不仅触怒了亚洲邻国,也让西方盟友特别为难。对美国来说,更稳妥的做法是放松对日本的安保承诺,这样,日中岛屿争端就不会引发世界大战。
2013年8月14日

民主和自由不是一回事

FT专栏作家拉赫曼:自由和民主似乎已被捆绑在一起,但埃及目前的政治动荡表明,自由与民主并非总是一回事,有时两者可能互为敌人。西方自身的历史表明,选举权可能是民众最后赢得的自由,而非最先赢得的自由。
2013年7月15日

埃及变局算不算政变?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在要不要把埃及事件称为“政变”的问题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困惑。西方曾以为,冷战结束后,就能够问心无愧地推崇民主。但埃及的事态证明,复杂性、困惑和道德妥协在国际事务中是不可避免的。
2013年7月5日

奥巴马跌破幻象

FT专栏作家拉赫曼:随着屡次政治食言和“棱镜门”的发酵,世界对奥巴马的崇拜终于开始瓦解。但如果说他只是个欺世惑众的骗子,也不对。奥巴马原本就不该是自由派寄托幻想的对象。
2013年7月3日
|‹上一页‹‹10111213141516171819››下一页